柳明枝放下笔。
顾刺史跟他打过了招呼,他知道会有两个山里的孩子来书院念书。
他料想过大概会是佝偻局促的母亲带着裤腿沾泥点的孩子来。
可他一抬头,就见一个眉间很英气的妇人牵着两个面容秀气的孩子。
干干净净,举止有礼。
柳明枝怀疑他是不是认错了:
“这位娘子可是自良民村来?”
伍瑛娘点头,将准备好的东西交到门童手上:
“山长,这是束脩,两个孩子就有劳山长费心了。我们从良民村来了县城,在县里赁了个地方住下,要是孩子在书院有什么事,山长尽可差人来寻我们。”
柳明枝拒绝伍瑛娘拿来的束脩:
“顾刺史已经和老夫说过了你们的情况,你们村为浔州治安尽了不少力,可免除束脩。”
伍瑛娘还是坚持要给。
这是孩子念书的费用,他们给得起就一定会给。
伍瑛娘又对着柳明枝客气地嘱托几句,然后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知知、阿澈,在书院好好念书,过十日就能回家了。”
苏知知看着伍瑛娘离开的背影,在心中已经开始掰指头数日子了。
明德书院学生不少,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为勤学堂、桃李堂、闻道堂。
学生水平从低到高。
勤学堂的学生还在学《千字文》时,闻道堂的学生已经在写文章了。
薛澈:“请问山长,学生当去何处?”
柳明枝的目光从两张稚嫩的小脸上扫过:
“先考一考。“
第25章
苏知知在山上念书,从来没有考过试。
她接过考卷的时候,面色很坦然,会写的就写了,不会写的就不管。
薛澈以前在长安倒是经常被家中夫子考课业,但他极少失误。
考卷上的经文他都学过,很流畅地就答完了。
两个孩子几乎是同时停笔,将答卷交给了山长。
正在作画的柳明枝看一眼岸边的香炉,发现才过了一炷香不到的时间。
柳明枝接过考卷,看第一眼的反应就是:
字好!
这两个孩子的字各有风骨,写得竟然比不少闻道堂的学生都好。
再看内容,就更惊讶了。
苏知知虽然有些题目没答,但只要是答了的题,要点和思路都很清晰。
薛澈则是全部都答上了,不仅释义到位,引用的典故诗文也无错漏。
柳明枝再抬头看两个孩子时,眼神已经变了。
怪不得顾刺史要送这两个学生来书院,如此好苗子,待在山里的确是可惜了。
柳明枝:“苏知,你可去桃李堂;薛澈,你去闻道堂。”
苏知知抓住了薛澈的手:“山长,我和阿澈不在一处念书么?”
柳明枝:“薛澈的水平可以去闻道堂,所学经义会更复杂。”
苏知知一听说更复杂,马上又松开薛澈:
“那我在桃李堂也挺好。”
薛澈:……
“走吧,我带你们去学堂。”柳明枝收好两个孩子的答卷,打算往外走。
苏知知问:“山长在画相思鸟么?”
柳明枝扭头,见苏知知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案上他画的花鸟图。
“你识得?”
苏知知点头又摇头:“我在山里常见到,但是我见到的相思鸟肚子很圆很鼓,翅膀上有红色和黄色翅斑,不是这种瘦瘦的鸟。”
她把鸟抓在手里细细观察过。
柳明枝眼睛忽亮,走回案边,提笔描了几下,又点了朱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