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现在林溪又过来提一遍,而且林溪这张嘴,什么事到了她嘴巴里,严重性都要翻了几番。
不过是个建学堂的事,怎么给林溪这么一说,变成了他要组织全村的孩子上进了。
“这事,说句实话已经不在我这个里正的管辖范围之内,买地一事要去问官府。”赵里正道。
“那就麻烦里正帮忙去官府问问。”林溪不卑不亢,里正想找官府来背锅,不可能。
赵里正面不改色,犹豫片刻,颇为为难道,“不是我不帮你们,实在是我也没有这个权限,若是一定要我去问,只怕是有去无回。”
这话说的实在严重,林溪觉得多少有些夸张了,何至于问一下就有去无回了。
此时,赵里正的媳妇古氏从屋里出来,听见二人争执,开口道,“姑娘,官字两张口,咱们普通老百姓,谁愿意跟官府打交道。只是问上几句话,没个把银两的孝敬根本办不下来。”
或许是因为古氏面相慈祥,林溪下意识地选择相信。
平民百姓恐惧于同官府打交道,林溪心里十分明白,或许赵里正也是不想惹祸上身。
估摸着这条路走不通,林溪也不好逼迫,起身告辞。
目送林溪离开,古氏这才开口问赵里正,“当家的,我记得村里的荒地谁都可以利用,为什么要骗人家说买地要去官府。”
赵里正目光深邃,想着自己的心思,“你知道什么,这两人一看便出身不凡,为何会被发配到这偏远之地,在朝中究竟是得罪了谁,我们都不清楚。现在帮了这个忙,或许以后就会成为我们村的致命弱点。”
“更何况,”赵里正背过身,“历来到桃李村的,有几个流放之人能活到冬天。”
古氏自然也想起了官府定下的十石粮食的要求,感叹一声,“唉,说是活罪难逃,谁知这活罪不是死罪呢。”
这厢,林溪在赵里正那碰了个钉子,但她并不觉得这事就办不成。
她一路走到吴婶家,吴婶见林溪过来,十分高兴,赶紧道,“妹子,今天咋来了,我这还有些地里刚摘的白菜,你刚好带回去吃。”
林溪家里没有菜园子,一直以来都是跟吴婶这边买菜吃。
时间长了,吴婶地里只要收了什么,就会第一时间给林溪送过去。
“婶子,我今天来不是买菜的,有个事想问问你们。”林溪道。
“你说,啥事?”吴婶好奇道。
“你说,我要是在村里办个学堂,大家会愿意把小孩送过来读书吗?如果不用交束脩呢?”林溪真挚地问道。
吴婶听完这个问题,却是沉默了片刻,好一会儿才开口,“妹子,我跟你说实话吧。”
林溪看着吴婶这幅模样,心里忽然有了点不好的预感。
“你看这村里唯一一户送小孩去念书的,只有汪家。汪家为什么会送个孩子去镇上读书,一是汪家那个确实有点天赋,二个汪家做馒头生意有钱,耗得起。”
“咱们是个乡下人,没什么见识,一辈子只会种地。但种地都能学会,只要肯卖力气,总会有口饭吃。可要是送小孩去读书,花了大笔的银钱,要是还没读出来,这不是亏吗。”
“读书哪有这么简单,这点道理我们还是懂的。隔壁村的一位,考了十年,到现在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
林溪听明白了,这些人家是在不愿意那巨大的不确定性来投资一个孩子,万一亏了,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
吴婶叹了口气,“读书那都是聪明人才能想想的事,孩子在家里种地,有几亩田地,以后总归饿不死。”
林溪知道,村里人有这样的念头再正常不过,她不能用自己那个时代的观念来要求这里的人。
“好,我知道了,多谢婶子。”
“你这丫头,谢什么。”吴婶嗔怪地看了一眼林溪,把篮子里的菜往林溪手里一塞,“快拿着。”
林溪笑笑,拎着一篮子菜出了吴家。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