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这么说,但汪兴安还是希望这事不成,吴二妞又瘦又黑,他可一点都不喜欢。
在家没待两日,汪兴安便赶紧回了学堂。
马上就要考童生,他可没时间耽误。
因为吴家不在村里,汪家暂且消停了一阵。
吴二妞每日跟着林溪学习,进步非常快,从一开始连锦鲤的形状都做不好,到现在已经能够做出其他花样的馒头。
紧接着,林溪便带着吴二妞上街去练练胆量了。
以后这生意总是要吴家接起来,该怎么叫卖,怎么经营,都需要学习。
几日没来,林溪一出现,所有人便围了上来,纷纷要买锦鲤馒头。
不过这次,林溪带来的不止锦鲤,还有寿桃、鲜花摸样的馒头,颜色更加艳丽。
篮子上的白布一掀开,所有人都不禁感叹,真是漂亮。
“老板,这新花样给我一样来两个。”有些个财大气粗的老客户立刻嚷了起来。
虽说是新品,但价格都是统一的,三十文一个。
二妞常年在村里,几时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间手忙脚乱。
林溪握了握二妞的手,“别慌,先把人家要的馒头包好。”
吴二妞赶紧拿起牛皮纸把馒头包好,递给客人,又接过六十文。
沉甸甸的分量在手里,吴二妞瞬间感觉到了赚钱的快乐。
林溪虽然一直在忙,但余光也在观察吴二妞的反应,看到她一脸满足,心里也颇为欢喜,看来二妞也没有平日里那么拘谨,还是喜欢做生意的。
客人太多,林溪忙了好一阵才忙完。
这次萧永言要去学堂讲课,所以没有跟着他们卖馒头。
等到客人差不多散去,林溪提着一个小篮子道,“走,我们去学堂找我夫君。”
吴二妞眼睛亮亮的,她也是来了镇上才知道,萧永言竟然在镇上的学堂做工,天天跟读书人打交道。
只是想象力不够丰富的二妞并没有想到,其实萧永言不是在学堂打短工,而是读书人。
不过这也不怪她,毕竟村里的读书人只有汪兴安一个,读书人对他们来说是个十分陌生的称呼。
松涛学堂后门。
林溪敲了敲门,谷松涛亲自来开的门,“萧家娘子来了,赶快进来。”
原本谷松涛称呼萧永言少爷,按理说也该叫林溪一声少夫人。
但萧永言和林溪都不喜欢被人如此称呼,最后定下,人前还是喊的平常一些。
吴二妞跟着林溪走进学堂,紧接着就看到萧永言出来,几人说这话。
不远处,偷偷从课堂上溜出来上茅房的汪兴安盯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无比疑惑,为什么林溪和萧永言会在这里,更奇怪的是,吴二妞竟然也在。
看他们跟谷夫子说话的熟络程度,似乎早就认识,这事他大哥之前怎么不说呢。
这边,谷松涛心情大好,“下个月便是童生考试,我们书院这次的结果应该会很不错。”
这段时间,萧永言来给书院的学子们上了几堂课,效果显著,很多时候,一味的苦读书不见得能有太大提高,缺的就是一个给予点拨的人。
现在的萧永言,学子眼中的述而先生便是这个人。
一连数日过去,吴婶带着吴叔回来,吴二妞也回到了家里。
一直关注着吴家动向的汪家,赶紧请了媒婆过来,这次说什么都要成功。
就连在书院的汪兴安都托人传回话来,吴二妞这边跟着林溪,认得学堂的夫子,让他们务必促成这门亲事。
汪家一听,吴家的小丫头除了会做挣钱的花馒头,还跟书院的夫子认识,更是坚定决心。一定要办成。
为了能够尽可能提高成功率,汪家这次可是下了血本,准备了整整一抬的聘礼,简直给足了面子。
若是别人家的女儿能够被男方家如此重视,定然觉得十分有面子,可对于吴家来说,看清了汪家背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