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永言安慰起林溪道,“以前听管家说过,普通学子用的都是最差的砚台,一两银子对他们来说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伙计听着两人的对话,脸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

这两夫妻真是好笑,竟然站在店门口对着他家的东西评头论足起来,还说一两银子的砚台差,他们拿的出一两银子吗。

“我说你们两个,要么拿钱买,要么就赶紧走,别耽误我们做生意。”伙计不耐烦地开口。

林溪没想到,他们只是说了几句话,伙计就开始赶人了。

“我们几时说不买了,打开门做生意,我们难道不能询问两句。”林溪有些生气。

伙计目光鄙夷地瞧着他们,“一辈子地里刨食的,见过砚台吗,就敢评头论足。”

林溪瞪了伙计一眼,径直走入店内,随意指着一处砚台,“这是最普通的石砚,石头纹理粗糙,显然做工一般,从种类来看,多半是产自西北梧县。”

“这一块,雕花多为花果枝叶,细节处粗糙经不起细看,触手带有几分温润,但总体质量一般,大约是产自秉县。”

林溪每走到一处,便把对应的产地都讲了出来。

这些只是并不是林溪本人的积累,而是得益于原主的储备。

此时,店内的伙计和学子已经惊呆了,仔细看去,林溪廉价的打扮之下,竟是长着一张娇憨明丽的面庞。

察觉到众人的视线,萧永言不悦地挡在林溪身前,迅速拿起货架上的最便宜的石砚和纸笔,道,“伙计,结账。”

众人一看,虽然刚才对所有砚台如数家珍,可真正拿起来的,还是最便宜的砚台,可想而知,这两人也就是知道的多一点,卖弄一下而已。

伙计这会儿也回过神来,忙给萧永言结账。

虽然每样拿的都一般,但这些东西加一起也要好几两银子呢,伙计不敢怠慢。

☆、第9章 做馒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林溪一边付钱,一边感叹,就这些最次的笔墨纸砚,竟然还要花掉五两银子,难怪普通人家念不起书。

三日后,孟师傅那边派人过来送东西。

为了早早赶出林溪的货,他们这班人一连三日几乎是连轴转,总算把林溪要的台子和货架做好。

郝荣驾着驴车,满脸写着疲惫。

林溪看送来的货到了,赶紧出去迎接。

孟金南的手艺果真是极好的,打造出来的台子光洁明亮,没有任何一点毛刺。

林溪特别痛快地给了钱,总共是二两银子。

郝荣也很高兴,这么多日的辛苦总算是有了回报,说了许多吉祥话才离开。

设备已经到位,林溪派萧永言去镇上买了些面粉,准备在家里尝试做花馒头。

但开始总是艰难的,林溪有了配方,可毕竟没有任何下厨经验,想要立刻就做出好看又好吃的馒头,哪有那么容易。

别的不说,单单和面就是个体力活,林溪体力差,揉了一会儿就累的不行,最后这活儿还是交给了萧永言。

从小练习骑射武功长大,萧永言的力气还是很可以的,再加上这么多日子,他的身体也恢复了不少。

解决了和面,还有造型问题。

林溪要打造的就是差异化,如果只是一个团团的白面馒头,人家未必非要买他们家的,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招揽来客人。

这日,吴婶有事把吴二妞喊回去帮忙,马山峰的媳妇汪梅花过来帮忙,她见到林溪在做馒头,好奇问道,“大妹子,准备吃馒头?”

林溪一边团面一边道,“不是,准备做点馒头去镇上卖。”

现在的林溪,暂时放弃了造型的问题,因为造型能力需要时间练习,但她现在迫切要搞钱。

“做馒头?”汪梅花笑了,“妹子你这可选错路了。”

林溪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汪梅花,她看镇上有不少卖馒头的,怎么会是错路。

“我们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