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似懂非懂回道:“听先生的话能一直有糖吃吗?”小孩子可不就惦记着好吃的好玩的。二富媳妇怕苏青竹听了不高兴,拉下脸对着他说:“哪里天天想着吃糖,当心粘着牙。”
“别训他,狗子才多大,懂得什么?”稚子童言,苏青竹喜欢还来不及呢,二富媳妇听着只说是。
这时候苏碧蹲下来,对着狗子的眼睛说:“吃糖以后有的是,以后你叫张佑安,你要记着你的大名才是正经。”说完站起身来对着众人说,“你们也别喊狗子了,都叫佑安了。
”
“是是是,听苏二姑娘的话,都该改口叫佑安啦。”
苏家这边欢声笑语,过得是乐融融,宋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要说中秋佳节,书院私塾都有假期,放学生家去让其合家团圆。只是远山书院与荷花镇着实有一段距离,宋老爹心疼儿子,不忍宋子愈来回奔波,去信说让他好好温书,闲了和同不归家的同窗聚一聚就好,不用急忙忙赶回来又要赶回去。
宋家还是摆饭在饭厅,平日里不觉得什么,今天这个日子,听见外面都是热闹的鞭炮焰火声,反观自家,偌大的圆桌只坐了三个人,整个屋子就显得空落落。
下人们摆了满桌子菜,温好酒端上桌,本想趁着喜庆日子说些凑趣的话,也好得些赏钱,只是见主子们都静默着,便不敢多言,只安静立在一边等吩咐。
发现桌上只有三人的碗筷,宋老爹当即脸一沉,对着身后的丫鬟仆子就斥道:“不长眼还不长记性,怎只添了三副碗筷?不知道摆上二少爷的吗?”即使有亲人未归,中秋切月饼也不会少一份,要按家中人数来切,就当全家还是团圆了。
小丫鬟被主子发火的样子吓到,忙乱的回道:“这就去拿这就去。”比她年长的婆子上前赔笑:“都是些没见识的,没长个心眼。这就去摆上来,大好的日子,老爷为了个小丫头发火不值当,消消气。”
“现在来发什么火?还不是你使人写信不让子愈回来。”云氏埋怨,她可是想孩子想的紧,小儿子从出生起,就没离开过她这么远这么久。
宋老爹心头也想儿子,但是他不认为自己有错,转头就对云氏说:“妇人之见,书院才放几日假?子愈身子好不容易养好了,来回奔波病了如何是好?不得耽误了学业。”
云氏不敢和丈夫犟嘴,宋老爹牛脾气上来,不管不顾的。吃团圆饭夫妻两个吵嘴,传出去不羞死个人。只自己捏着帕子忍不住要掉眼泪。
“娘,这日子可不能哭,弟弟即使人在外地,心里也是挂念你们二老的,知道你们为他拌嘴,不得难过。”宋子期面上浮笑,用公筷为云氏夹了她爱吃的菜,温言相劝。
云氏用帕子抹了抹眼泪珠子,才对宋子期笑道:“还是你懂事,不像你爹,就个臭脾气。”
宋老爹哼了一声,没有说话。小丫鬟这时加好了碗筷,宋子期先给宋老爹倒了杯,又给自己加上,举杯向父亲敬酒:“儿子敬爹一杯,祝您身子越来越康健。”说到这顿了顿才继续道,“等明年这个时候,弟弟没准就考了秀才回来,让您高兴高兴。”
宋老爹这才放松了神色,也举起杯,一饮而尽了。刚才那个婆子见气氛好了些,上前帮着主子切月饼,这月饼按家里的人头算,整好的四份,要切得平均,不能多了少了。
“等明年呀,大少爷娶了妻,二少爷考了秀才,没准家里还要添丁,热热闹闹的,老爷夫人估计还要嫌闹呢。”婆子切好了四份,边分饼边说。
云氏和宋老爹对视一眼,云氏慢悠悠的说:“人丁兴旺是好事,我可不嫌。”宋老爹云氏年轻时一直未有孩子。眼看宋老爹要过三十了,别人家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自家还膝下荒凉。急的当时的宋老爹的娘哭坏了眼,直嚷着这是要绝户啊!
云氏只当是自己生不出孩子,心中愧甚,找人牙子买了好些个女子进府,挑的都是脸大屁股圆看着好生养的,直言谁要是生了孩子,马上就去官府上册子脱了奴籍,纳了做贵妾,生下的儿子还能继承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