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4)

真叫她找到了合适的人。

说起来红梅刚嫁人还是热火的时候,她娘细心给她挑的夫家,做的是来钱的生意,镇上开粮油店的,小日子过得富足。她初来乍到婆婆也带她认识邻居,平日里偶尔也到店铺帮帮忙。

要说那些小媳妇老婆子的八卦是一个又一个,消息灵通得紧。跟着闲磕牙多了,人混熟了,知道得就多。谁家的媳妇偷汉子,谁祖上冒青烟发财了,西街结尾两口子吵架甩出个响都知道,更别提哪家有心娶,哪家有心嫁了。

红梅嫁的是荷花镇隔壁的西来镇。西来镇是个大镇,自古以来就是商人贸易往来之地,不少北方的、外地的进出货走得就是西来镇,这里的繁华是荷花镇比不上的,人口众多,不是赶集的日子市场也是人来人往。

有句老话说得好,“但凡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一日,几个当兵的当街打群架,闹得厉害,不少人围着去瞧稀奇,红梅见着其中有个后生,生的俊俏,一打听,发现这简直是为苏碧量身打造的!

这个后生名叫石远,他家从他爷爷辈就开始当兵,他娘生了他就难产去了,普通当兵的哪里好找婆娘,更别提带着个儿子,石远他爹也不愿意将就找个难看的,也没能给他找个后娘,就这么拖着。本来他爹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兵蛋子,谁知道打起仗来了,战场上他替个将军挡了一刀,当时战况紧急,他也没能得到好的救治,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

这个将军在打完仗后,想起石远爹,觉得对他不住,听说他还有个儿子,自觉自己有责任照看。石远当时六、七岁,忽地成了孤儿,战乱期间,自己的孩子都顾不过来,那些叔叔伯伯不愿意捡这个拖油瓶,立马撇清了关系,赶他回家。他一个人吃完家里的存粮,除了邻居家的大娘看他可怜,偶尔给个红薯,再没人管他。他就跑去地里偷挖东西吃,他爹死了半个月,他就瘦得不成样子。

将军把他带回一看,这不行啊,饿死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石远爹?将军想了想,他不可能把石远带回家,让仆人照料又怕不尽心,最后出了银两把石远送去习武院,那是军中有品级武官的儿子才能进的,专门教导下一代军中良才的地方。当然,其中也不乏混日子的纨绔子弟。石远知道自己的情况,他感激将军,学得也用心,十五、六就被将军安排到军队底层从个小兵做起,上面有人好办事,现在已经是管着几十来号人,别人见了也有个尊称,喊一声爷。

后来将军告老还乡,临走前还给他在西来镇上买了个小院子,本来想给他娶妻,奈何那时候石远年纪小也没合适的,只得托老部下在他走之后对其照看一二,这样方觉对石远的责任尽到,安心的回乡了。

按理说,有房子有差事,人也俊,这条件石远早该成婚了。可是拖过了二十,他也没能娶妻。究其根底,不过是他一心想娶个识文断字,规矩人家的女儿,相貌也不能差了。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哪里容易寻得到?符合他提的条件的,人家有更好的选择走,不愿意选他,不符合的他又不愿意将就,那些上门的媒人渐渐的也不往他家去了。

李媒婆听女儿说的这个人选,也觉得合适。石远因为打架的事情闹大了,让上司打了几十军棍,正被勒令回家面壁思过。不然平日里他多半是待在军营,李媒婆说不定还找不到人。

石远年纪渐长,看着不少营里和他同岁的,早老婆孩子热炕头,孤家寡人一个心里是十分羡慕的。他也正犹豫要不要放宽条件,一听李媒婆说起苏碧,先是欢喜,可问到年龄才十四,又有些不乐意,他娶了媳妇肯定想快点有个孩子。

李媒婆看他神色不定,忙说:“不是我吹,这苏青竹别看只是个秀才,他当初教过的学生还有中了举人当大官的,他养大的女儿能差到哪里去?更别提苏凝苏碧可是我们十里八乡有名的大美人,石爷等个好媳妇等了些年,难道还在乎多个一年半载吗?”

“那苏碧真有那般好?”石远听了也觉得有理,他要是错过苏碧,只得将就找个,不白蹉跎了这些年景。他一松动,李媒婆笑的更灿烂了说:“那是自然,到时候要相看,我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