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前就提醒过,严少煊不是?那般好对付的人?,偏这人?不当回事儿,而今倒把功劳都归在了虞县丞头上。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乌典吏没注意沈主簿的表情,还一门心思地要与严少煊斗法:“既如此,同咱们的人?交待一声,谁也不准给姓严的送银子。我倒要看看,他这路拿什么修!”

这话沈主簿倒十分赞同:“是?该如此,万不可让他将?路修成,不然便是?白给他添一道政绩。”

乌典吏连连点头:“他铤而走?险,收受贿赂,想必就是?为了政绩,只要没人?给他捐银,他的计划便会被打乱。”

“还好张老爷送得不多。”沈主簿眯了眯眼睛,“从今日起,不光咱们的人?不给他送,岭北谁也不准再给送钱财,不然便是?与我们三家作对!”

两人?对视一眼,迅速达成了一致。

虞县丞假意附和,出了典吏衙却对着沈主簿道:“方?才乌大人?谢我提醒,可最初反应过来?事情不对劲的是?沈大人?您,乌大人?实在不该将?您忘了,我也该好生同您道谢。不然乌大人?未能成事,咱们也会受到牵连……”

*

当日,乌典吏便让人?在外头放了话出去,岭北所有商户,都不准掺和严少煊修路的事儿,谁也不许给他送银子。

然而,县衙也有风声流出去,说是?县令要将?进出岭北的道路全部重新翻修一遍,往后会有许多商队来?岭北做买卖,岭北的东西能卖到天?南海北,本地的商户要想去外头做买卖、城外的百姓要想进城做工或卖点儿小物件,也会更加容易。

眼下若有商户肯出些银子助县衙修路,往后县衙不止会在路引和沿路的驿站上给他们行方?便,商税上还能有所优惠。

消息传出去后,原本忌惮沈、乌、徐三家威势的商户们,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第145章 第 145 章 就这么高兴?

哪个做买卖的不想把生意做大?原先岭北一潭浑水, 因?人而异的商税、破烂的道路、党同伐异的豪绅……,让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无法施展。

偏偏有个扶桐岭拦着, 有心去外头找出?路的商户也不敢行动, 大伙儿被困在这里,处处受制。

而今却是不同了?,赋税条例改革,几个地头蛇被新县令压制, 就连最那烂了?几十年没人管的路,也要翻修了?。

岭北的局面日新月异,正经做买卖的商户们喜闻乐见。

县衙要修路的消息传出?去的第二日, 便有商户前来打听?,并试图捐银。

为首的是个叫柯廉的年轻人, 被衙役带到工房主事宗辅那儿, 捐了?一百两?银子,说是友人劝说他过来的。

后头又有几人捐银, 不过都是趁夜里偷偷将银子放在门口便走?了?, 未曾表露身?份, 捐的数额也不大, 没有越过柯廉的。

统共加起来也没多少银子。

严少煊心里清楚, 这都是一些小商户在出?力, 怕得罪乌典吏他们,只?能悄悄行事,不敢声张, 也不图回报。

乌典吏和沈主簿一直留意着这事儿,得知几日下来宗辅那也才入账两?百余两?,顿时?乐了?。

两?百两?能做什么??给?县衙的差役们发一月俸禄都不够。

严少煊还敢放话说要修从扶桐岭直接进?岭北的道路, 实在是可?笑!

*

乌、沈二人料想严少煊还有后招,严少煊也未让他们久等。

冬至这日,严少煊在县衙设宴,邀本地乡绅过来赏雪作诗。

酒足饭饱之际,不知谁起头问起了?岭北修路之事,严少煊一一解答,末了?,又问众人的意见。

县学的一群书生各抒己见,言语之间,对严少煊此举十分推崇。

“辽阳府治下五所县城,其中?岭东、岭西与岭北各方条件相差无几,然岭东、岭西之富裕,岭北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