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采春点点头:“我给您五斤土豆、五斤木薯,您看着哪儿有空地就种下去,边边角角也行。”

钱不钱的就不说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有灵泉水,一天一滴虽然不多,但架不住木薯和土豆都产量高啊,一滴催生从发芽到成熟,能得到不少呢。

柳里正却摆摆手:“那哪儿成,怎么说都是新鲜东西,不能白要你的。”

他招呼自家媳妇拿了十文钱来,“别嫌少,拿去吧,十文钱也是钱,买米也能买两斤多了。”

柳采春:“......”

行吧。

“那我可收了啊,谢谢里正伯。里正伯相信我,这土豆、木薯真的好吃,种了不亏。”

“哎好。”

里正家二儿媳白氏在厨房听见,忍不住暗暗撇嘴,心疼的很。十文钱啊,就这么没了。公公也真是的,那柳采春都说了不要钱还非得给她干什么?谁知道那什么土豆、木薯是个啥玩意儿?没准柳采春就是故意拿来骗钱的呢......

除了里正家,柳采春又给了鲁大娘家、安婶子家、林广家、安六婆家等好几家跟自家关系不错的各几斤不等。

里正家付了钱,别家也不好不要,统统按照一文钱一斤算。

鲁大娘、安婶子是最信任她的,她一说高产,尤其是鲁大娘,眼睛都亮了,毫不犹豫掏钱,还陪笑同柳采春说好话:“采春呐,还有多的吗?要是还有多的,再给大娘点儿呗,实在不行就算了。”

鲁大娘家人口多嘛,柳采春懂,于是又匀了五斤给鲁大娘。

足足有十斤了。

十斤土豆打理的好收个两三百斤,木薯产量更高,收个三百四百斤不成问题。加上手里积攒的银钱,哪怕真的大旱毁了田里收成,省着点吃也能熬过去了。

鲁大娘大喜,连连道谢。

也不是家家都要这土豆、木薯,一听说要花钱买,一文钱一斤也不少,又是个新东西谁知道好吃不好吃,于是推脱了说是没地方种了买回去了也浪费,谢了柳采春的好意没有要。

人各有志,柳采春也没勉强。

也有三四家听说里正家种了,柳采春没主动给自己上门来求的。

柳采春也分给了些。

后来再陆续有人来问,就说没有了。

灵泉水有限,她可不想耽误了自家种植的时间。

自家的得先都种满了,到时候她再分别留几个用来催生、以及留着自家吃,到时能给多少人就给多少人吧。

且说这天从里正家回来后,没多久柳里正就敲响铜锣召集大家,说了柳采春家收购染料的事儿。

除了苏木大伙儿都不认得毕竟只有一节不长叶子又去掉了皮的木材,这谁能认识?

其他的基本上都认识,不认识随便跟谁打听打听也认识了。

大家都很高兴。

“这下子又多了个赚钱的门道,好好好。”

“可惜天太旱,菌子和笋子少了啊。”

“啥都别说了,赶紧回家吃饭,上山找这些草去。”

“什么草啊,人家这叫染料。”

“哎!”

反正都一样!

大家干劲十足,兴兴头头迅速在脑海中回忆着哪里见过这些东西?

早上柳采春让柳大姑熬了筒骨粥,没做别的,而是从空间里拿出茶楼买的好几样糕点,就着筒骨粥当早餐。

马蹄糕、绿豆糕、糟糕、鲜肉小包子一样样摆出来,为了解腻柳采春还从坛子里捞了大半碗酸酸辣辣、脆脆爽爽的泡菜。

柳大姑天天掉进新世界,赞不绝口。

她每每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叹再感叹:从前真是白活了、白活了。世上竟然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啊。曾经她以为世上最好吃的就是肉了。

吃过早饭,柳大姑收拾家务,柳采春准备上山去砍一节苏木,顺便砍些竹子,没事儿的时候多编几个筐子扔在空间里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