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那些年,受伤的人她看多了,谁受什么样的伤,伤在哪里,别说是百分百,但怎么也有九成把握能说准。
老魏氏跪着的时候,额头和鼻翼就有汗水沁出,也亏她虽老担眼神儿就好使,不然真就忽略了。
终于,在杨氏女人被苏县令戳穿的时候,那魏氏女儿终于忍不住了,恨恨的说出实情。
“大人,草民母女两个冤枉啊!”
她们的确是杨氏夫郎的亲戚,也确实有买房子那回事,但该还的钱都已经还清了。
只是那与她们有亲戚的夫郎,不久前病死了,杨氏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这张凭据,心中起了贪财的念头,找到她们要讹一笔钱。
她们虽然有钱,但也不是给某些贪得无厌之人的,就没答应。
杨氏吃准她们没有翻脸,是个好欺负的,就三番五次来要,不给钱,就说要写状子投到衙门,让她们把房子都弄丢。
无奈之下,魏氏女儿与她争辩两句,杨氏便真的找人写状子来告她们。
其实杨氏只是想吓唬魏氏母女一下,可家中小仆是个实心眼子,让他送到衙门,他还便紧赶慢赶的送过去。
这不,咱们苏县令勤政爱民,收了几张状子便开堂了,都没给人家撤回的时间。
杨氏胆小,这件事是她做的不对,不占理,她担心被披露出实情,便找了群混混,去威胁魏氏两人,叫她们不要说出来。
这事过去,她也就不要钱了,但若是过不去,她就拿魏家小儿子开刀。
老魏氏很心疼这个儿子,忍着身上的疼痛,还有这样的冤屈,承认是她欠债不还。
哪曾想咱们苏县令火眼金睛,几翻说话就看出不对劲来,这才问出了实情。
“杨氏,你可有什么要辩驳的?”等那魏氏女儿说完,苏珺又转头看向面如死灰的杨氏。
不过这也只是流程化的询问而已,并不需要回答。
晏殊有些佩服的看向苏县令,这案子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肯定看不出所以然来。
县令果然是县令,有两把刷子。
在心中大概整理一番,她低头把堂上的情况一一分解,全都描述在纸上。
最后摇摇头,感叹这老魏氏还是太天真。
你在当堂供认不讳,说是欠了人家的钱,那人家事后再找你要钱,岂不是名正言顺?
这点都想不明白,白挨一顿打,最后还要被讹掉许多钱。
“你们退下吧,下一个案子。”
啪
县令惊堂木一拍,周围的细小交流声立即停下来,公堂之上变得安静无比,继续审下一个案子。
这一上午晏殊就没闲下来,凡是案子都需要记录,县令大人判案果断迅速,可苦了她这个文字工作者,这字都要写不出来了。
上午的审案结束,晏殊伸着懒腰,听说下午还有三四个案子,瞬间就趴下了。
午休一个时辰,她从衙门走到客栈不到一刻钟,回去与卫如切吃个饭正好,没准还能小睡一会儿。
某些人心中想的好,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她抬腿刚要走出衙门,就有小吏过来传话,说县令要找她。
心中怀揣美好午休计划破碎,晏殊心中十分不爽,原路返回到公堂,发现县令是在自己的宅子等她。
无奈之下,她又寻去,找到在书房的苏珺。
“你提议说要借书的事,离乡试没有多久,温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耽误一刻就少一刻,这才叫你过来的。”
说着,苏县把面前的一摞书,都推到晏殊面前,并且嘱咐道:“这可是我二女儿科举时用的,很全面,我一直都小心守着,你切莫翻坏了。”
晏殊连连点头,心中的不爽一挥儿过,这些书正是她现在所需要的。
本以为县令能借她的还在少数,毕竟人家早过了科举的年纪,而且都已经有官身在,没必要留着那些书。
现在这些书都借全了,为她省掉一大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