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心性品德自然优良。

当然,这不是绝对,只是相对。自然也有歹竹出好笋的例子,也有好竹出歹笋的例子。

后来白青峰长大,遇到了葛美琳,两人志趣相投,葛家也是书香世家,家教也很好,婚后育子自然得心应手。

白青霞则嫁给了同为大学教授的宋浩,宋浩家境一般,但人品学识十分出众,两人情投意合,父母也乐见其成。

顾老太太没提怎么养育孩子,只是将她和孩子们的过往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至于听到故事的人能受到怎样的启发,那就是各人之事。

教育这种事,本就没有什么标准可言,一种米,万种人,同样的养育方法,未必能养育出同样品德的人。

最直白的例子,那个宋珍珍和子奕都在一个家里长大,甚至宋珍珍得到的宠爱比子奕更多,却成那个鬼样子。

再看小芸,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却成长成所有人的榜样。

在不愁吃喝的前提下,山村里的生活自然是十分惬意的。

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没有那么多的复杂人际关系,每天随便在附近溜达,看看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村里的老人聊聊家常,兴起时还可以随时下地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简单又充实。

最开心的其实是白书亭。

他每天跟着子奕四处疯跑,要么上山采菌子,打野鸡抓野兔,要么拿着自制的网兜去河里捞鱼,玩的太过开心,连着好些天都没碰过书本,原本白皙的皮肤都晒黑了两个度,不过人也壮实了许多,和之前那文弱小书生的模样判若两人。

第383章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宋子奕九岁,白书亭十三岁,两人年纪差了四岁,个头也差了许多,可白书亭却更像是宋子奕的弟弟,成天跟在宋子奕屁股后头转,半点没有当哥哥的样子,他自己也不在意,开心就好。

家里一下多出这么多张嘴,粮食自然是紧张的,宋芸储物柜里存了那么多粮,总算找到机会见天日了。

宋芸一大早骑了自行车出门,去外头四处溜达赚星币,等混到中午时再弄出两大袋粮食带回去,说是路上遇到悄悄运粮去黑市卖的人,她就一起买下了,不要票。

一袋一百斤,二百斤全是脱了壳的精米,看得宋浩眼睛都直了,“谁家有这么多存粮?”

宋芸摇头,“不知道是谁,那几人打算去黑市的,做了些伪装。”

这种事并不稀奇,宋浩也就没多问,正好家里的粮不够吃,这些也算解了燃眉之急。

菜倒是不缺,除了院里种的,这些天宋子奕和白书亭天天在外头跑,每回都能带些野味回来,家里的伙食算是很丰盛了。

可惜这样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宋芸不得不离开的时候。

顾老太太想留在青河村,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她在这里感觉很轻松惬意,主要是不想和女儿分开,她们母女已经分开太久了。

白青峰却不放心母亲待在这里,妹妹和妹夫在这里的身份始终还是下放人员,现在看着挺好,可谁知道哪天又会突发什么情况,母亲年纪大了,留在这里有个万一,他又离得远,鞭长莫及的,想想都可怕。

宋芸也觉得外婆跟舅舅回京市更好,尽管爸妈平反的事现在还没有消息,但她有预感,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家人就能在京市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