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跟仓鼠似的,一点点把粮食搬进地窖里,看着越来越满的地窖,两人都很有成就感。

下雪后路变得很不好走,天气又冷,虽然还没开始正式猫冬,但村里人已经不怎么出门,向阳坡那边更是没人再去,宋芸决定今天晚上就把爸妈他们接来,早上再回去,白天他们可以在棚屋里烤火,但晚上没有炕床会很难熬。

杨丽芬得知宋芸的决定,当即找出抹布,和宋芸一起把屋子都收拾干净。

她早就知道宋芸要照看的不止她爸妈,还有两位下放的老人。

下午三点,天空又开始飘雪。

宋芸和杨丽芬不仅在家里把屋子都收拾好,把炕烧得热热的,还做了一桌子好吃的。

等子奕放学后,姐弟俩没等天黑就去了向阳坡,外头正下雪,反正也没人。

等宋浩白青霞他们收拾东西的时间,宋芸去了张大爷的棚屋。

张大爷住的棚屋比宋浩他们住的棚屋略大一些,里头烧着火盆,张大爷坐在火盆边烤火,火盆里烤着红薯,已经有红薯香味在棚屋里弥漫着。

“宋知青来啦,坐下烤烤火。”张大爷笑着招呼。

宋芸看了眼张大爷住的棚屋,没有炕床。

“张爷爷,你这连炕床都没有,怎么过冬?”

张大爷笑道:“也就住这几天,过几天我就去我自己的房子里住,那边有炕床。”

宋芸这时候才知道张大爷有自己的房子,只是因为自己没成家,房子借给了拖家带口住不开的兄弟一家,他们有约定,每年冬天会空出一间房让张大爷住,等过完冬张大爷再搬回牛棚。

第114章 能光明正大,谁又喜欢偷偷摸摸呢

宋芸安下心,和张大爷闲聊了一会,并将她要带牛棚里的那几个晚上去她家里住的事说了,张大爷乐呵呵的说,“我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耳朵也不好使。”

宋芸起身朝张大爷鞠了一躬,“谢谢您!”

张大爷摆手,“不用,我虽然年纪大,耳聋眼花,但我心不瞎,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恶人,我心里都有数。”

宋芸心里暖暖的,再次认真谢过张大爷,走前悄悄留下两包大前门。

张大爷站在棚屋门口,看着宋芸带走住在牛棚里的四个人,心中十分感慨,幻想自己年轻时要是结了婚,会不会也能有一个像宋芸这样聪慧善良又孝顺的孩子。

可惜,往事不可追,青春不复回。

回宋家小院的路上,宋浩和白青霞心里还是很忐忑的,“这样跟你们回去真的没问题吗?要是被人看见”

宋芸笑着安慰,“没事的,我们住的地方离村里有一段距离,下了山就到了,咱们走后门进去,不会有人看见。”

齐老和莫老也是担心,齐老说:“这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要不还是算了吧。”

宋芸说,“不会的,这大雪天,没有人会来我这边,你们现在就晚上住一下,早上回去,不可能有人发现。等过阵子我会想办法让你们光明正大的住进来。”

几人不知宋芸葫芦里藏着什么药,但都很期待那一天。

能光明正大,谁又喜欢偷偷摸摸呢。

从前总听子奕说他们住的院子很大很敞亮,但宋浩他们觉得,这种偏远山村,房子能有多敞亮呢,顶多屋子宽敞点。

可今儿来到宋芸的宋家小院,才发现宋子奕是一点没夸张,这房子是真敞亮,前院后院都大得很,几间屋子也都修得很不错,宽敞,也干干净净。

杨丽芬提着暖水瓶出来,笑着说,“路上很冷吧,快来喝点热水,炕都烧好了,热乎着呢。”

宋芸早就在牛棚提过杨丽芬,也提过张红梅和杨丽芬对她的帮助,可以说要不是杨丽芬和张红梅,宋芸连自己还有一个弟弟都不知道,自然也不会知道亲生父母的下落。

白青霞上前握住杨丽芬的手,“你就是丽芬吧,我听小芸提过你,谢谢你和你妈妈对我们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