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却殿下只济女子这一缺憾,他也算半个善人!”墨川人如是说。
权因臣民感念此善,墨珩方才得封少君,号曰“珩良”。
究其只济女子之由,他倒答得实在:“聋哑娇娘最是乖巧,放着顺眼,又无须担心多嘴多舌。且大字不识几个,即便哪天看了不该看的,她们也无从下笔。”
此等刺耳的话,她们听不着。
于她们而言,珩良君不是什么恶霸纨绔,是能让自己暖衣饱食、有家可归的人物。这人物气性是大,然世间哪有完人?
迎柳殿的日子不难过,平素不是料理大殿及偏殿各房的布设,便是随着嬷嬷熟习规矩。得闲时,还能跟着些个时常背弓负箭的姐姐们偷学几段宫廷舞步,倘殿下来了兴致赏舞,即能一展芳姿、博君开颜。
聋哑女娘不知何为迎柳阁,更不知姐姐们因何总是来去匆匆。
每每抬头,可见匾额题着三个灿亮金字,她们不通其意,只知自己同可以随意走出这块匾额的姐姐身份有别。姐姐们偶尔丰容靓饰,偶尔蒙面束衣,不论如何打扮,殿下都十分合意。
小娘子个个看得出来,却并未由此生妒,反倒与姐姐们情同手足、表里相依。姐姐们但凡领得王公贵戚的赏,也定会从中分出她们那一份,欣然相赠。
除去珩良君的恩遇外,聋哑女娘之所以能在迎柳殿过得安生,关键还是将观貌察色习得尤为通透的缘故。
眼下墨珩正在气头,她们为死去的伙伴默哀,甚至私下躲着人点香烧纸,但不能步那女尸的后尘,是以无人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