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犹豫了好一会,才将来龙去脉告诉纪长卿。

“我和她明面上看着并不熟悉,对吧?‘上官牧’和‘裴闵如’确实不熟悉,熟悉的是‘牧云居士’和‘空青’……”

他和裴闵如是因为一本奇本馆残缺的古籍结缘的。

奇本馆是一位大儒开设的藏书馆,捐赠一定数额的古籍才能借阅馆里的书籍。

他有一次在馆里看到一本残缺古籍,因对内容颇感兴趣,便借了回去,查阅大量文献后,将古籍的缺失文字补全了大半。

他将这些补全的内容和自己的注解誊抄下来,夹到那本古籍里,还回了奇本馆。

打算日后找到更多文献资料,再补全整本。

没想到等他下次借阅这本古籍时,发现剩余的残缺内容已被他人补齐。

那人同样留下了自己的注解。

还附了一封信,在信中谈起了自己对这本古籍的见解,并校正了部分他所补全的内容。

那人的笔锋相当锐利,见解也相当独特,看着像是和他同龄的士子。

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之下,他写了一封回信,和那人探讨起了更多学问。

他们就这样你一封信,我一封信,隔空交流了一段时间。

彼此引以为知己。

正当他准备约见对方时,意外在去裴家拜访裴云彦时,发现他书桌上放着一封信笺,信封上的字迹和与他交流多日的“知己”的字迹一模一样。

他险些以为裴云彦便是那位“知己”。

仔细一看,发现信封上写着“大哥敬启”。

便问裴云彦:“这封信是你哪位弟弟写给你的?这字真不错。”

孰料裴云彦笑道:“这是我妹妹写的。她的字是跟我父亲学的,颇为遒劲,时常教人误会。”

他吃了一惊。

原来他的“知己”是裴家的小姐?

随即想起素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的裴家大小姐,问道:“可是你大妹妹写的?”

裴云彦点头:“正是。”

他只好暂且搁浅了约见一事女子私会外男是要坏名声的。

继续借着那本古籍和对方交流。

能进奇本馆借阅的人不多,那本古籍位于残本之列,写的又是鲜有人问津的上古奇谈,除了他们两人,无人感兴趣,他们的信件一直不曾泄露。

不过他们在信中聊的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纵是落入他人之手,旁人也只当是文人士子的闲谈。

裴闵如学识极其渊博,天文地理人事,都能信手拈来。

若非她是女儿身,他无数次想过,进了科举考场,定能考个前三甲出来。

他开始不知不觉关注起裴家大小姐,从欣赏到倾心,但在他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前,一封圣旨送到了裴家。

裴闵如被指婚给了太子。

此后,“空青”的信件越写越少,直至有一天,她在信中说“我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回信了,请见谅”。

她成了亲,住进了东宫。

明知她不会再回信,他还是隔三岔五去奇本馆找那本古籍,看是否夹了信件。

找了几年,回回都落空。

直至有一天,一封信如同奇迹般出现在书页里。

这封信让他极为不安。

因为“空青”让他帮忙找个医女。

宫里有御医,她不找;裴家有父兄,她不找;独独找他这个素未谋面的笔友。

什么病能把她逼到这个份上?

他心急如焚。

京城没有特别知名的医女。

纪长卿的长嫂倒是治好了寿阳公主的儿子,声名鹊起。

于是他找上纪长卿,想方设法说服他,让他找他长嫂进宫给她看病。

纪长卿应下了。

冯氏进宫了。

她又让人往古籍里放了一封信,感谢他的引荐。

他长吁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