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徐嬷嬷来见冯清岁:“昨晚半夜,两个作坊的仓库都着了火,幸好我们一直有安排人巡逻,及时扑灭,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有残留的桐油,是有人故意纵火。”

冯清岁直觉纵火事件应该和她拒绝进宫有关,不由对始作俑者的性格有了几分猜测。

如此沉不住气,显见是脾气暴躁之人。

这人说不定便是让栖云观道士炼制丹药的幕后主使丹药含有大量铅汞,长久服食,会让人狂躁暴戾,神智昏聩。

一个暴戾无常的人自然比心机深沉之人好对付。

不过这种人疯起来也很危险。

她不希望有人因此受伤或丧命。

便交代徐嬷嬷:“去镖局雇两个镖队,看好作坊,你们近日尽量别外出,如要外出办事,不管多近,都要带上护卫。”

徐嬷嬷见她一脸郑重,知晓应该是遇上仇家了,点头道:“好,我这就去雇镖师,回了作坊哪也不去。”

光是防备解决不了问题,冯清岁打算主动出击,把人揪出来。

下午特地候在府门口,等纪长卿回家。

纪长卿进门见到立在黄昏里的倩影,心跳不自觉加快。

随即想到昨天回府的遭遇,心率陡然回落。

听到那声悦耳的“二爷你回来啦”的问候,也生不出丝毫欣喜。

“嗯。”

他淡淡地应了声。

“我这还有一罐茉莉花和一罐玫瑰花想送二爷,这两样和昨儿的菊花加在一起,刚好可以凑个清肝明目、镇定安神的三花茶。”

冯清岁噙着笑道。

纪长卿:“……”

看得出他上火,怎么就看不出他为何上火?

他叹了口气。

接过那两罐花茶后,沉声道:“多谢,有心了。”

冯清岁笑眯眯地说了句“我跟二爷说一下搭配分量”,便随他往沧浪轩走。

纪长卿一字都没听进去。

到了书房门口,无奈道:“好了,不用装了,我知你想问什么。”

不等冯清岁应答便道:“太后宫里那位芳姑姑叫祈芳,是跟了她三十年的老人,祈芳有个对食,是个小她七岁的内侍,御膳房的桂公公,桂公公是已经出宫养老的戴公公的干儿子。”

出宫养老?

冯清岁立刻想起那些延年益寿丹。

“内侍好像一般在宫里养老,戴公公是得了什么恩宠吗?”

纪长卿嘉许地看了她一眼。

她总能切中要害。

“戴公公原是太后身边的大太监,多次帮太后出谋划策对付其他宫妃,助太后稳住妃位,因早年落下病根,身子不大好,前几年就获赐宅邸,出宫荣养。”

第132章 演戏

皇帝正值盛年,还不到信道吃丹的年纪。

太后虽然年迈,但身子尚算康健,且是信佛之人,冯清岁上次去宫里见她,她左手腕缠着一串佛珠。

栖云观道士炼制的延年益寿丹应该不是供给他们的。

这位曾经足智多谋、获得太后恩宠而又身子不好的戴公公,极有可能是幕后之人。

为确认这一点,她派了五花夜里去戴公公的宅邸查探。

五花回禀道:“有高手守着他那宅邸,不好进去。”

冯清岁想起那个身手高明的道士头领,心中已有八分肯定。

要进屋查证,得引开那人才行。

她正琢磨该怎么调虎离山,纪府一个平日在大门和二门间负责跑腿传话的小厮,忽然找上她。

“大夫人,有人给了我五十两银子,让我将府里的消息漏给他。”

顺子嬉皮笑脸道。

“我怕拒了他,他会找别人,就应了下来。”

他是老门房的孙子,爷孙都是纪长卿回京任职,置下府邸后招募的。

冯清岁没想到他平日看起来吊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