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人要是知道他们俩各自的能耐,定会找他而非燕驰。

冯清岁可不知两个暗卫的较劲,她翻完燕驰给她的薄册后,发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这对叔嫂平日几乎不曾往来,焦氏都是在他去上朝时,过去谭府串门。

谭青舟为人清廉,生活简朴,鲜少外出,回府都是待在外院书房,平日皇宫、官署、家宅三点一线,是个相当勤勉的官员。

而他的寡嫂焦氏,则长袖善舞,商路亨通。

她从离州来京城后,靠着开食店赚了第一桶金,而后买田置地购商铺,迅速发家,如今家财万贯,阡陌连云,俨然京师豪贾。

冯清岁看得啧啧称奇。

一般人开食店能养家就不错了,焦氏竟能靠开食店发家致富,秘诀何在?

她立马派五花去焦氏开的食店查探消息。

这一查探,发现焦氏经营食店的法子和别的店铺截然不同。

在她的食店买吃食,得先预存一笔餐费。

预存一两银子,食店送四两银子;预存十两,送四十两;以此类推。

预存后,食客会得到若干张用膳单,每次来点餐,食店会在单上盖章。

不同菜品盖不同的章,每次点餐菜品品类不限,但每个菜品只能点一次即不能重复点同一样菜品。

虽然规矩比别的食店多,但冲着存一送四这点,食客蜂拥而至。

她的食店开到哪,哪里就人满为患。

食店掌柜说东家出于怜贫扶弱,才想出如此经营法子,完全是靠薄利多销撑住这门生意的。

冯清岁不曾开过食店,但去过很多食店,对食店的毛利有所了解。

焦氏食店这种做法,不亏本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赚到大笔银钱,让她买田买地买商铺?

猫腻就藏在五花的一个小小发现里:

“我预存银子时,偷看账簿发现,我预存一两,掌柜给我记的五两,赠送的四两都算成是我预存的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赠银”都成了食客给的银子。

这银子打哪来的?

一般贪官靠钱庄、当铺、古玩店销赃,谭青舟却靠寡嫂的食店销赃。

真是别出心裁。

夜里五花去焦氏府里偷账簿,不曾想,又有新发现。

第116章 自负

“夫人,你猜焦氏屋里藏了什么?”

从焦氏的大宅子回来后,五花摇醒冯清岁,神采奕奕问道。

还有点迷糊的冯清岁:“男人?”

“这回你可猜错了。”

五花得意洋洋。

“是一扇门!”

冯清岁呆怔。

门?门有什么好藏的?

“你说的,是暗室?”

五花从怀里掏出一包鸭爪,坐到窗边半月桌前,道:“是地道的门。”

随后边啃鸭爪边将今晚的收获告诉冯清岁。

“我潜去她寝室时,发现屋里没人,等了小半个时辰,架子床前的地毯忽然向上翻起,露出个三尺见方的洞口。”

“焦氏就从那洞口走上来。”

“等她睡过去,我迷晕了她,打开那扇覆着地毯的地道门,下去看了看,你猜这地道通往哪儿?”

这还用说?

冯清岁轻笑:“谭青舟的书房吧。”

“没错!”五花两眼放光,“这地道修得可漂亮了,中间还有个寝室,放了一张大床,床底做了抽屉,抽屉里全是金锭银锭。”

“这寝室的三面墙还有暗仓,也藏满了金锭银锭。”

“我在其中一个暗仓找到了焦氏的账簿,有食店的,也有田庄和商铺的,还找到了这个。”

她朝床头努了努嘴。

冯清岁才发现床头边的圆凳堆着一沓账簿,账簿顶端搁着个巴掌大的檀木盒子。

她拿起盒子,打开一看,是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