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仿佛是几百年前,如今这道绕着济城的青河,是条非常‘暴狂’河流,一年能‘暴’三回,淹死活人无数,后来,有位名为‘花’的女孩,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疏通了河道,阻止了青河的频繁泛滥。

百姓们为了纪念她,在她死后,为她盖庙,尊她为‘花神’。

至于放灯的习惯,则是因为‘花’每每来疏解河道时,都会提着一盏铜油灯来照明。

后来几百年传下来,铜油灯变成了花灯,祭典花神,也成了济城的风俗。

只是今年,元昭帝来了,所以,青河中段,河面最宽,风景最漂亮的地方,就被圈了起来了,仅供皇家使用。

但远远的,青河对岸,傅含璎能遥遥看见,有些男男女女,蹲在岸边的石阶上,把小小的花河放进河里。

整个青河,也是灯影幢幢,一盏一盏的花灯,像是把整条河都点燃了。

白小仪和林采女提着灯,笑盈盈地站在岸边,离元昭帝和傅含璎远远的。

今儿洪充容的下场,她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不管原因是不是宝贵嫔的‘枕头风’?她们都要避险。

随驾出来,就当是放风了。

想得帝宠,宝贵嫔不抬举,她们是不敢妄想的。

反正进宫快两年多了,她们也从来都不是万岁爷喜爱的那种,况且,她们面对万岁那张凶脸时,也是真的很怕。

反正宝贵嫔娘娘处事公平,手腕厉害,后宫有她管理,她们这些不得宠的小嫔妃们,份例从来是够的,也没受过欺负。

生不出孤注一掷的心来。

除了出行后,向元昭帝叩了个头,算是照了面儿,余下全程她们都缩着。

反倒是梅嫔,举着盏梅花灯,腰背挺直,亭亭玉立的,一直往元昭帝身边蹭,想要跟元昭帝亲手放花灯,而且,她还在花灯里写了句诗。

无需多想,就是那句。

两小无猜直到今,丙寅鹊脑惯同斟。

元昭帝看见了,心里觉得直颤,侧头一瞧,果然,宝贝含璎笑吟吟瞧着他,眉毛都弯起来,看着真是又美又甜。

但……

怎么感觉浑身冰凉凉的呢。

好像要大难临头的样子。

“梅嫔。”他咳嗽一声,正色挥手,“你自己放吧。”

第184章 以色侍人

元昭帝和傅梅仙,说来的确算是从小就认识,但是,若说是青梅竹马,却真的算不上了,他是从小就被长孙太后抱养的,只是,那会儿长孙太后碍于他的胡人血统,单纯把他当成一个,日后会帮扶承恩公府的亲王,甚至是郡王……

毕竟,那会儿先帝对他,的确没有多少父爱。

日后会不会给他个亲王位,那是不一定的,所以,长孙太后对他没太重视,也从未想要把长孙姓的女孩儿嫁给他。

一般情况下,皇后收了养子,都会在自己娘家挑个女孩儿嫁他做王妃。

算是拉拢,也算是更深刻的结盟。

但那会儿的长孙太后,觉得元昭帝不配。

一个半胡血统的皇子,哪里配得上凤巢之女的,就算是旁枝的都不成,但,好不容易养下的孩子,终归是要有些作用的,长孙太后便想起了外甥女傅梅仙。

“可怜我的妹妹,年纪轻轻没了,留下那么个女孩儿,她父卑微,家族没本事,让她成了个小官之女。”

“我和妹妹一母同胞,亲的像一个人儿,她的孩子,跟我亲生的也差不多了。”

“我真是心疼。”

长孙太后在先帝面前一通哭,哭的先帝烦了,妥协了,同意她隔三差五,把傅梅仙召进宫来。

但婴幼时期,顶多也就是傅老太太抱着不懂事的傅梅仙,进宫待上几个时辰,让长孙太后见见。

那会儿,长孙太后会把元昭帝叫来,让他‘兄妹’相处相处。

后来傅梅仙长大了,懂事了,七、八岁的年纪,长孙太后会接她进宫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