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2)

挂面想挣钱就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行,靠的就是攒鸡毛凑掸子的招数,只有薄利多销才能挣到银子。

而这个量化制作只靠苏夏至自己一个人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今天就是随性的这几个女人不说,那她给挂面找到销售途径之后要做的也是招人。

原本这个挂面的生意她就是想做大的,所以她才用了很大的精力心思去实验。

如今大伙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她正好顺水推舟,送个免费的人情给高婶子:“婶子您是真疼我啊,若是干不好,一人一口就得把我吃了。”

“你放心,没人敢!”高婶子得了脸面,自觉面上有光,嗓门又扯开了说道:“就你家那个秀才,别看文文静静地不言不语的,咱全村的男人都绑一块也干不过他!”

“呵呵!”看着大伙儿对着她挤眉弄眼儿的笑,苏夏至也装着不好意思的捂着嘴干笑了几声,心道:“一把韭菜就把那货拉倒在床上了……”

骡车到了镇子上,众人下了车,车把式赶着车到了路边候着。

一堆女儿扎堆往街边的铺子里走去。

走着走着,大家就散了伙分了拨,每个人都去找自己要采买的东西了。

苏夏至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她身后背着的挂面找出路,因此专挑卖吃食的铺子逛。

不一会儿镇子上两条街的铺子便都给她逛了一个遍,她试着把自己制作的挂面推销过几次,都因为各种原因被铺子里的掌柜拒绝了。

而且那些人拒绝的很干脆:“谁家不会擀面条儿啊?卖不动!”

再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确实家家的女人都会擀面条儿,因此那个朝代做的挂面大多数就是用面粉加了小米面等杂粮和面擀面条,然后晾干了论斤卖。

所以这个东西几乎是个人就会做,而当时的挂面煮了又不好吃,销路自然不会太好。

就如同世面上卖的腌鸡蛋一样,谁家都会做,所以也就是冬天没菜吃的时候那些家里不养鸡的人家才会买上几个。

苏夏至做的就是把这些最常见的东西做精做细的活儿。而这条路一旦走通,就会商机无限。

她做的挂面品质比现在大家吃过的那种挂面好了太多,口感,卖相,以及可以保存的时间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最主要的一点她并没有说。

这是她制作的杀手锏。

苏夏至改变了当时用擀面条晾干做挂面的手法,应用了当时人们还没有见过的一种面点技法:抻面。

抻面手法的出现给面点行业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直到现在,我国手工制作挂面仍旧采取抻面技术。

可现在没有一家铺子肯接受代卖自己的东西,甚至连苏夏至提出要煮了挂面给他们尝尝人家都没有耐心去等。

“看来这样卖不行啊……”推销失败后,苏夏至一个人立在路边仔细思考着:要如何让大家一看到它就想买呢?

街道对面的茂昌记是镇子上最大的一家的杂货铺子。苏夏至已经站在街对面看了它半天也没有进去。

这是她在镇子上的最后一点希望,所以她不敢茫然进入。

茂昌记一溜有二十几间店面,基本上现在家里用的东西它这里都可以买到,因为品种齐全,所以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只要来镇子上,便都会逛一逛,就算不买东西,看看也是好的。

毕竟那里有不少从外面来的稀罕物。

苏夏至一定要把自己的挂面送进茂昌记,在没有想到好的法子之前,她决定先稳一稳。

想明白之后,她转了身,脑子里想着家里该采买的东西开始随意地转悠了起来。

先去有成衣卖的裁缝铺子里挑了两条亵裤,这东西是贴身穿的,又缝制简单不需要什么针法,都是家里的女人缝制,像苏夏至这样到铺子里买的人并不多见,因此还引得坐在那里缝衣服的女子看了她好几眼。

爱看不看,苏夏至才不在乎这个,总不能让家里那个东西就那么在被窝里躺着把?

又买了几样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