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竹已经调整好心情,没了原先气鼓鼓的样子,黎荞见好就收,很是老实,嘴巴上没有继续夸人好看,眼睛也没有一直盯着人看。

但两人没有直接进城,陶竹想逛一逛城门口的早市,瞧见有卖石榴的、枣子的,他停下来买了不少。

中秋节早过去了,石榴快没了,此时不买,再想吃得等明年了。

黎荞默默看着,将陶竹的喜好记在心底。

买了石榴枣子之后,两人赶着马车进城,他们先是去铁匠铺定制烤箱。

陶竹没见过烤箱,黎荞负责描述,他负责给银子。要做的点心太多,他直接付了六个烤箱的钱。

从铁匠铺出来,两人去了书铺。

如今陶竹名下有那么多产业,他必须得识字,这样才能将这份家产料理明白。

家中请的黄夫子因为要忙秋收,最近不在,但他的功课并没有拉下,他想除了看账本之外,还能看得懂话本游记之类的杂书他太孤独了,看书能解闷。

另外,他也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他现在可是和七皇子挂钩了,不能只当一个与世隔绝消息闭塞的土财主。

因此,他家中笔墨消耗挺快的,他今日得补充一些。

黎荞跟着陶竹进了书铺,他只负责看,不买。

没办法,这个世界的书籍太贵了,他攒的那点银子随便买几本书就没了。

与其直接买下,不如有空了过来付费观看,反正他记性好,已经快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了。

两人从书铺出来,又赶着马车去买了三十斤猪肉,然后两人去了陶竹的铺子。

陶竹名下一共有五间铺子,其中四间租了出去,余下的那一间他开了个粮店。

他一无所长,也就家中粮食多些,除了卖粮食,他实在不知道还能卖什么。

粮店的位置在平城最热闹的那条商业街上,因为陶竹名气大,所以粮店刚开业时生意很不错。

等人们新鲜劲儿过了,粮店的生意日趋平稳,平城另外还有三家粮店,所以他这间铺子每月扣除掉副掌柜和伙计的工钱,那只能挣少少的三五两银子。

马车刚在铺子门口停下,里面就走出了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瞧着二十多岁,他笑呵呵的向陶竹打招呼:“陶掌柜,好几日未见,近来可好?”

陶竹从车辕上跳下,他点了点头,一边往铺子里走一边道:“还成。”

黎荞好奇的看着这位壮汉,他刚才特意找陶竹打探了,这铺子的副掌柜名叫孟月,是个秀才。

他听孟月这名字和秀才这身份,觉得对方应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谁知道对方这身板竟是比他壮实多了。

恰好这时店里唯一的那位名叫小方的伙计迎了出来,他便将缰绳和鞭子递给小方,他进了铺子。

铺子里的摆设很简单,放的全是来自陶竹田地里的粮食,没有任何新奇的地方。

孟月站在柜台前,正拿出账本给陶竹看。

虽然每一笔交易都做了记录,但店里生意一般,陶竹不足两分钟便将这几日的交易全看完了。

孟月站在一旁有些忐忑。

店里的利润半死不活,每次陶掌柜来查账,他心里都很虚,担心陶掌柜会将粮店关了然后把铺子租出去。

那样他就失业了。

现在他一个月能领三两银子的工钱,闲暇时间还能随意读书、抄书,整个平城寻不出第二份这么好的差事。

他一点儿都不想丢了这份活计。

陶竹神色平静的合上账本,而后看向了孟月:“还成,过几日我送些粮食过来,补补库存。”

孟月听得此话,心中一松,应了声好。

他将店中各种粮食的存货说了,陶竹一一记下。

谈完正事,陶竹准备离去,孟月想起县城里目前疯传的红薯作坊一事,忍不住开口询问陶竹。

听说知县大人准备招一万工人,工钱给的还高,这事儿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