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启了基建狂潮,首都、海市、经济开发区为首,其余省会城市为辅,华夏大地都在盖房子,后世称为“基建狂潮”。

林素娥也是促成这种现象的一份子。

她在蓉城买下了10套。

蓉城的房子相对于北京、海市、深圳算是便宜的。

这些房子全部买下,也只花了不到2万块钱。

日后。

稳赚不赔。

因为,她买的都是后来高新区的房子,以后保管要拆迁。

这便是站在时代前沿的好处了。

当然。

这些房子肯定没有北京、海市、深市等一线城市值钱,但是,那些地方的房子房价也要贵得多。

不过。

她自然也都购置了1-5套不止。

日子还长,在2013年房价暴涨之前,投资房地产都是稳赚不赔的。

扯远了。

王银元出声建议:“咱们先去吃个早饭吧。”

林素娥点头:“行。”

赵振礼一脸惊喜,嘟囔:“饿死我了,总算是能吃饭了~”

赵振义无语地瞥了他一眼:人家坐火车都要晕车,没食欲,你倒好吃啥啥香,一天三顿饭加小零食不断,说得像没人给你饭吃一样~

几人随便找了一家火车站附近的早餐店。

本来只是对付一口。

结果没想到,味道还挺好。

林素娥尝了一口,评价道:“这个油条炸的好,我估计老板不是北京本地人,像是我们川省的做法。”

闻言。

王银元拿起油条咬了一口,品了品,摇了摇头:“我尝不出来~”

赵振义疑惑:“是吗?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做法,还分什么北京川省吗?”

赵振礼满不在乎:“好吃就行。”

赵振义:“……吃你的吧。”

林素娥对赵振义解释:“当然不一样了,我们川省的油条放的发酵粉不一样……”

听她说完。

赵振义三人一脸不明觉厉。

这时,身后传来一道惊叹的声音:“大姐真厉害!”

林素娥赶忙回头。

是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脸上一笑带着两个酒窝,显得非常憨厚老实。

见林素娥看过来,他用川省方言开口:“大妹子,我是老板儿,你嘴巴刁哦~”竖起了大拇指。

林素娥也用方言回答:“还可以吧。”

她同样竖起大拇指:“老板儿,你这手艺也是绝了。”

他乡遇故知。

两人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最后,在几人吃完要离开,老板坚持免了单,热情地送走了他们。

林素娥心情不错。

和赵振义分开,拍了拍他的肩膀:“在学校好好的。”

“学习不要太艰苦了。”

“你都上大学了,适当的放松放松。”

和家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对于赵振义她非常放心,反而担心他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清华是一群天才的竞争场,想要脱颖而出,甚至是跟上节奏,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赵振义重重点头:“你放心,妈,我会的。”

“今年,我打算办一个摄影社,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林素娥:“不错啊~”

“注意身体,记得经常给妈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