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齐了,就带着家人去了太夫人的芷兰院。
太夫人慢悠悠的用完早餐不久,就听到门外的丫鬟禀报说“二老爷到了”,忙让人把他们迎了进来。
等二老爷带着家眷给太夫人请完安,太夫人招手让二老爷和二太太到自己跟前,问道:“一切都收拾妥当了吗?路上要注意安全,到了驿站要及时让人带信回来。”前一句话是对二太太说的,后面的两句话是对二老爷说的。
二太太回应道:“娘,一切都收拾妥当了,您放心。”
二老爷孙志杰连连安慰太夫人:“娘,都打点好了,您就别操心了。”
太夫人感慨的用手比量着道:“从这么小你就在我跟前,现在忽然要离开,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对二老爷来说,太夫人虽然对他没有大老爷和三老爷尽心,也相差不多。与其他家庭的庶子相比,二老爷觉得自己应该知足,起码嫡母没有刻意的苦待自己。
离别在即,二老爷感念太夫人的恩德,听到太夫人的话更是愧疚:“孩儿不能侍奉跟前,真是不孝。”
太夫人反而劝慰二老爷:“你为皇上办事,那是为国尽忠。我这把老骨头还行,再说不是还有勃哥、辉哥、琴姐和耀哥在我眼前替你尽孝吗?你就放心去吧,孩子们我会帮你看着的。”
二老爷夫妻听了再次起身感谢太夫人,陪太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就领着家眷回到二房的满芳院。
第十一章 送行下
孙府正门前停放着几辆马车,门口聚集着一些给二房送行的人。因为老爷们都在衙门,只有作为主母的大太太和三太太前来送行。
大太太和被丫鬟扶着的三太太对二老爷夫妻说了一些场面话,各拿出200两银子的仪程送给二老爷。
二太太看着围在身边的大少爷孙环勃和二少爷孙环辉,不放心的再次嘱咐道:“娘把周妈妈留下了,你们有事就找她,要记得常给我们写信。”
站在二太太身后的周妈妈,出言安慰一直不放心的二太太:“太太您放心,老奴就是拼劲全力也会护的少爷们周全。”周妈妈明白这是二太太的慈母心在作祟,当母亲的总有为孩子操不完的心。
大少爷和二少爷都在国子监上学,早出晚归的,平日里二太太也没有时间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周妈妈只要把少爷们的槐荫阁把持的好好的,丫鬟、小厮都敲打的老实,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
大少爷孙环勃少年心性,不耐烦母亲絮絮叨叨的啰嗦,今天送行,只能耐着性子再听一遍。
听着周妈妈安慰母亲,截住了母亲的唠叨,大少爷心底暗喜,忙表态道:“娘,我们有祖父、祖母照顾,您还特意为我们留下周妈妈,就放心吧!……儿子大了,会带好弟弟的。”
知子莫如母,二太太一听儿子的话,就知道儿子孙环勃又不耐烦听这些琐事,只能在心底感叹男孩子心粗,不如女儿家细腻,想想带在身边的小女儿孙淑娇,找到了一丝欣慰。
二太太顺着周妈妈和儿子孙环勃的话,也就不再提这些琐事了。
二太太把小儿子孙环辉拉倒身边,嘱咐他要听哥哥的话。
二老爷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出发了,就招呼所有人上车。
这次二太太跟随二老爷去蓬莱上任,带的人比较多,满满当当的十辆马车。其中二老爷自己一辆马车;二太太、五小姐淑娇以及二太太的2个随身大丫鬟一辆马车;2个侍妾和各自的大丫鬟一辆马车;剩下的丫鬟、仆妇两辆马车;男仆随着剩下的五辆行李车。
等所有人都上了马车,安顿好后,一声令下,车队就由威远镖局的四位镖师护送,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二老爷收好大太太和三太太送来的四百两银子,捏捏暗袋中父亲给的二千两银票,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忆起父亲私下给自己银子时说的话,现在还是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