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嫡子出身。有一批大臣支持。
太老爷孙怀博看了看大老爷孙志远,知道他是希望二皇子胜出的,现在有些关系则乱,看不明白情形了。摇摇头。提点大老爷孙志远道:“皇上的平衡手段用的是愈发的娴熟了,你别忘了定国将军在西北镇守多年,培养了一批心腹。势力不弱。前面五皇子求娶陕西总兵之女,意在兵权,皇上会不清楚?现在皇上满足了五皇子的请求。又让和二皇子亲近的十皇子牵制五皇子,到时候西北兵权能不能用还是两说呢!”
大老爷孙志远听了太老爷孙怀博的分析,眼睛闪闪发亮,对皇上心理的把握,大老爷孙志远比太老爷孙怀博差了几分火候。现在听太老爷这么一分析,大老爷孙志远总算是想明白了。
太老爷孙怀博微微一笑,感叹的说道:“还是二皇子聪明。不争就是争,轻轻松松的立于不败之地。五皇子连错两次。皇上该是失望了。”虽然说太老爷不会参与皇子的皇位斗争,可还是乐意看到与自己亲近的二皇子登上皇位。
大老爷孙志远问道:“爹爹,皇上要下决心了吗?”
太老爷孙看着头顶的横梁,慢慢道:“快了,皇上一定会把事情都安排妥当的。”皇上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按皇上的性子,继承人的选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在大老爷和太老爷父子二人在书房商议事情的时候,孙府上下都知道了孙淑婷指婚给董嘉鸿的事情。
郑妈妈作为大太太的心腹,疑惑的问道:“太太,这件事怎么一点苗头都没有?”按理来说,大家族之间结亲家,即便是指婚,通常也要事先透露一点口风,永平侯府现在这样做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太通人情了。
大太太冷哼了一声,“不是没有苗头,而是只有太太我从头到尾都不知情,太夫人该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颁布圣旨时,太夫人就跪在大太太身边,大太太可没从太夫人脸上看到一丝吃惊,显然是心中早就有数了。
大太太平虽然平日里对孙淑婷不亲近,可作为嫡母,在儿女婚事上,她还是有知道的权力的。现在太夫人不声不响的就做了主,这让大太太很是气愤。大太太不能抱怨太夫人,因为太夫人也是孙淑婷的长辈,由太夫人决定孙淑婷的婚事没有错,况且这件事大老爷和太老爷肯定早就清楚,吵闹出来只能是大太太没脸,所以大太太只能憋在心里生闷气。
太夫人插手孙淑婷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太太也习惯了。
郑妈妈对大太太了解甚深,开口替大太太出气道:“这次大小姐赐婚的对象不就是董府的那个瘸腿三少爷吗?要长相没长相,要前程没前程,真不知道老太太是真疼大小姐还是假疼大小姐,怎么应承了这么庄婚事?”
在郑妈妈的眼中,董嘉鸿除了出身好点,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毕竟董嘉鸿不能不能进入官场,封妻荫子。
女人的荣耀,在娘家时,来自于父兄;出嫁后,来自于丈夫,年老时,来自于儿女。
大太太说道:“以大小姐的出身,和咱们门户相当的人家,哪个愿意把庶女娶回去当正妻;想要当正妻,就要嫁给那些家世差些的人家。”如果孙淑婷嫁给个家世差的,还需要仰赖孙家,对大太太来说根本不足为虑;或者嫁给家世好些的人家为侧室,嫡妻和侧室毕竟不能同日而语,孙淑婷也不能对大太太造成多大的影响。
孙淑婷嫁给董嘉鸿,虽然在大太太看来,董嘉鸿自身没有多少出息,可永平侯府不是摆设。只要孙淑婷得永平侯夫妇看重,她就能借助永平侯府帮到孙姨娘和孙环承、孙淑湘兄妹,大太太再想为了自己的儿女打压她们可就难了。
王妈妈比较正直,不愿说孙淑婷的坏话,从另一方面宽慰大太太道:“太太,您过虑了,女人只要嫁了人,就离不开娘家的支持,家里只要是您当家作主,大小姐就不能不靠着您。您想想您那几个庶出的姐妹,是不是这个理?”
郑妈妈顺着王妈妈的话,说道:“奴婢说句诛心的话,大小姐即便想靠着老太太,又能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