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3)

大太太怔愣的抬起头,“上火……好啊!妈妈你拿着请帖让人请大夫吧!”

是不是上火大太太不知道,可是最近有点控制不住情绪倒是真的,大太太觉得自己真需要请大夫看看了。

于妈妈拿了请帖让连枝安排回事处去请大夫,自己则回来陪着大太太。

回来的时候,于妈妈已经知道今天姨娘请安时发生的事情,大太太对于妈妈说了周姨娘今天奇怪的态度,问于妈妈:“你说周姨娘今天问什么要帮孙姨娘?”对于这个大太太一直想不明白。

对于主子,于妈妈不好评判,虽说周姨娘是大太太的陪嫁,周姨娘的父母也在姚府被大太太嫂子掌管着,毕竟周姨娘是生了儿子,入了孙家族谱的人,身家性命不再受大太太姚氏掌控,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是难免的。

于妈妈看着还在埋头苦想的大太太,另起思路道:“太太,您觉得孙姨娘会失宠吗?还是仅仅只会被冷落一阵……”

大太太听了一愣,是啊,自己一直认定孙姨娘会失宠,可自己的认定是对的吗?如果孙姨娘惹怒了大老爷,受了冷落。想要彻底的让孙姨娘失宠,还要好好使用周姨娘;反之,今天自己的行为,传到大老爷的耳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大太太对于昨晚的事情过于兴奋,忽略了很多东西。于妈妈认为只要让大太太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她就会找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以前于妈妈不会这样和大太太说话,她会直言为什么孙姨娘不会失宠,而不会用诱导的方法让大太太自己想明白。可见于妈妈对大太太心态的变化很是警醒,自觉的约束了言行,只是大太太还没有察觉到罢了。

大太太想了想,觉得自己过于莽撞了,沉下心来,想看看情况再说。

大太太一脸庆幸的拍拍于妈妈的手:“妈妈,要是没有你的提醒,你说我可怎么办啊?”

以前的于妈妈会说“这是奴婢的本分”,现在对大太太的夸奖,于妈妈谦虚的推辞道:“还是太太机智,自己想明白了,奴婢只是提了一句。”话中比以前多了一分的恭谨,少了些亲昵。虽然忠心不变,总归是有了顾虑。

第二十六章 风波起 下

李姨娘回到自己的院子,过了一会儿,就听服侍的二等丫鬟知香进来说:“大太太在房里摔杯子,吓得丫鬟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奴婢听自己的好姐妹讲,大太太发火时说话的语气特别吓人。”

李姨娘听了知香的话,嘱咐道:“这些话别乱传,太太只是上火,

让你的小姐妹也注意别乱说话,不然传到太太耳中,谁也保不住她。”

知香后怕的点点头,对李姨娘这么爱打听大太太房里的事有点疑惑,可李姨娘让自己打听的事又是很多人都会知道的,只是知道的时间早晚罢了。知香觉得自己想多了,李姨娘平时伺候大太太尽心尽力,可能更加关心大太太的身体罢了。

等知香退下后,李姨娘脸上露出了一个怪异的笑容。笑过之后,李姨娘就大声喊自己的大丫鬟落秋帮自己准备香烛,自己要到小佛堂去上香,为大太太的身体祈福。

李姨娘好佛,在自己院子的偏房设了个佛堂,每天早晚一炷香。

被大老爷说过几次之后,李姨娘给大太太请安前都要换衣服,就怕衣服上的檀香味泄露她还在拜佛的事实,惹大老爷不快。

李姨娘上过香,就在佛像前的蒲团上,虔诚的跪了下来,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祈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只要你达成信女所愿,信女愿为您重塑金身,终日焚香供奉,香火不断。”接着在心底说出自己的愿望:“愿太太担当自己的罪孽,为我那无辜去世的孩儿赎罪。”

那个还没出世就流掉的男孩,李姨娘一直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走路滑倒摔掉的,想起来就很是自责。直到两年前,意外的从大太太房里,酒醉后的郑妈妈那里知道,那是大太太蓄意安排的。虽然李姨娘不知道大太太是如何做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李姨娘就此恨上了大太太。

李姨娘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