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抓鱼的时候,看见里面的鱼不少啊!”孙淑湘在一边敲着边鼓,以前她也没吃过庄子上样的鱼。
“你以为养鱼是这么容易的事,说养就养了,”太老爷孙怀博少年登科,位高权重,可对农事一点也不陌生,毕竟孙家的偌大家业都是从温泉庄子上开始的,最初的时候,太老爷孙怀博可没少花费精力。“咱家的庄子上,温泉旁边都建了暖室,温度比一般的暖室高,蔬菜不仅长得快,还长得好。”
第一百三十二章 温泉鱼引发的思考 下
“要是弄个鱼塘,势必要拆暖室给鱼塘腾地方,对暖室的影响就大了,不划算。”喝了一口茶水,太老爷孙怀博接着说道:“再说,活鱼的价钱才高,咱们庄子离京都太远,想把鱼活着运到京都很困难,京都城郊附近的庄子,就有不少专门送活鱼进京的的鱼塘,咱家不占地利,就不争这桩生意了。”
“祖父,不能只考虑地利,咱们用温泉养出来的鱼比别的水养出来的鱼要好吃,要是能运到京里来,买的人还是会有的。”孙淑婷觉得自家的鱼还是很有优势的,“咱们庄子上的鱼,不是养在鱼塘里,而是把温泉水引出,在沟渠里养的,这样养鱼不占地方,鱼长得也快。咱们庄子上的温泉不少,如果都按照这样方法养鱼,那产量还真不少。可以考虑连鱼带水一块拉到咱家的蔬菜铺子里卖,只要鱼好,相信那些来咱家铺子里买蔬菜的人家也会买鱼的。”经常来孙家铺子购买蔬菜的人家,差不多都有些身价,不差这一点钱,只要鱼的口味的确是好,他们可不会在乎孙家的鱼比别家的鱼贵。
“说的也是,没想到婷姐还挺有生意头脑的,”太老爷孙怀博没想到孙淑婷说的还挺在点子上,夸了夸她。
“嘿嘿......孙女能想到这点不出奇,出奇的是不知谁这么有经济头脑,想出了这种在沟渠中引温泉水养鱼的好办法。”孙淑婷觉得自己只是小聪明,想出养鱼办法的人才是有大智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用沟渠养鱼在咱们北方稀奇,在南方好多地方可都是这样养的。一点也不少见。你爹爹也是在看见那边的情况后受到启发,才让庄子上这样养的,没想到今年第一次试养,就成功了,第一批长成的鱼还让你们碰上了。”太老爷孙怀博身居高位,眼界不局限在自家。他考虑更多的是。能不能把这种养鱼办法在更多的地方铺展开来,让更多的百姓受益。“要是能多些经验,让更多的百姓能用这种方法养出鱼来才好。”
“祖父,这样养鱼。要活水才行吧!”孙淑婷觉得活水才是问题的关键,北方有条件这样养鱼的还真不多,北方池塘积蓄的大多是雨水。沟渠养鱼太有局限性,远不如后世广为人知的稻田养鱼。
孙淑婷前世也是北方人,对稻田养鱼知道一些。可具体怎么养,她也不是很明白。不过孙淑婷有两处远在江南的陪嫁庄子,她相信只要找到有经验的老农,多试几次,总能总结出一些经验来的,到时候她就可以告诉父亲孙志远,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了。
太老爷孙怀博不会知道是他今天忧国忧民的两句话。让孙淑婷想起了稻田养鱼;大老爷孙志远现在更不会想到,他给孙淑婷在南方的两处陪嫁庄子。两年后,给了他何等大的惊喜。
“是啊!”太老爷有些忧愁,靠河的地方不需要用沟渠来养鱼,能供沟渠养鱼的泉眼又太少,想在北方铺展开来,还是有不小的困难的。
“好了,老爷,船到桥头自然直,愁也改变不了什么,”太夫人对太老爷为百姓办实事的性子了解的太清楚,宽慰他道:“只要法子好,总会有百姓受益的,咱们不能要求什么都尽善尽美。”
太老爷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心里打定主意,改天问问庄子上负责养鱼的人,情况到底如何。这次要不是孙淑婷和孙淑湘带回了温泉养的鱼,他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记起这件事。
孙淑湘虽然听不太懂祖父、祖母和孙淑婷说的话,可也敏感的察觉出气氛比刚才沉重了许多,小心翼翼的坐着,不敢吭声。
太夫人注意到孙淑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