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挤,一个一个来,绝不会漏了你一个铜板。”江知蓝站在一旁,瞪着双眼,鼓着腮帮,狠狠瞪了一眼企图插队之人。
人便只有这么多,谁再挤一眼能看得出来。
她嗓音清亮,气势唬人。原本还藏有其他小心思的百姓顿时收了心思,规规矩矩排起长队。
“这是二百八十文,收好,可别掉了。”
“这是三百六十文。”
温绮罗将铜板一个个数出来,轻轻置于他们手心。呈现在她面前的一双双手,或粗糙黝黑,或干瘪枯瘦,或生着老茧,和温绮罗的纤纤玉指相比,便愈发显得温绮罗十指细嫩白皙。
她眼神复杂,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怅意。
好在每一个收到钱的百姓,都欢天喜地。温绮罗看着他们唇边绽放的笑颜,唇角不由得微微翘起,眼底聚着璀璨的光,宛如繁星低垂。
“多谢二娘子,有了这些银钱,便能缓解我燃眉之急。”
这些钱数目并不多,但,能稍作缓解便好。温绮罗缓步走近,轻轻扶起里正的大礼:“里正不必如此多礼,还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愿,多喜乐,长安宁,岁无忧。
第220章 愿长宁
狭窄的道路上,马蹄声踏,惊掠飞鸟。
都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如今虽非春日,却隐约有了生芽的迹象。温绮罗轻轻合着眼皮,靠着马车。
一路颠簸,她眉宇间虽是疲倦,却难掩双目炯炯。
赶车的车夫不断挥舞着马鞭,马儿的速度更加快了几分。
今日一同前来,江知蓝这才更加知道百姓的处境有多艰难。江家虽然已经落败,可江知蓝到底是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江秀才是个秀才,如今秀才仍是不多,便是去当个教书先生,也断不会少了他们吃喝。
可灾民们不是。
一年到头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收成上,若是老天爷开眼,收成能好上一些,他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可若是老天爷不垂怜,不管是水灾火灾还是蝗灾,都能让他们的收成毁于一旦。
收上来的粮食,一部分用于缴纳岁贡税务,剩下的一部分要存储,余下的才是他们能吃的部分。
不管古籍中如何描述百姓疾苦,等亲眼看到后方知。江知蓝自从回来后便几分闷闷不乐,嘴唇抿着,双手搭在腿上,瞧着神色低落。
“二姐姐,你们都有手眼通天的本事,明家郎君有金银财宝无数,二姐姐心细如发,可我却帮不上什么忙。”江知蓝声音中带着一股子沉闷,她看向车帘外不断倒退的场景,有人正在田埂中劳作。
身影逐渐缩为一个小小的黑影。
温绮罗闻言展唇一笑,双手按着江知蓝的手,声音温润如玉:“知蓝怎会这样想,若非是你降低了价格,咱们又怎会用这么低的价格就拿下如此之多的东西,依我看,你的功劳是最大的。”
江知蓝如今年岁尚小,对自己的很多东西都一无所知。可偏偏,此次之行离了她还真不行。
对物价了如指掌,甚至能和摊贩你来我往砍价,这般舌灿莲花的才能当真令人艳羡。
江知蓝不太确信地抬起眼眸,看向温绮罗近在咫尺的昳丽面容,轻声道:“当真如此吗?”
“当真如此。”温绮罗温声宽慰,又好生安抚了几句,江知蓝这才安下心。
这几座县城本就生产布料,随处可见生产布料的作坊。
可发了水灾后,那再被冲毁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曾是布坊。温绮罗伸手掀开车帘,双眸看向窗外,只见停靠于荒原之中早已坍塌的作坊,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心中感慨。
县城内一如往昔,温绮罗到城内后便走下马车,命马夫先行离开她则不紧不慢地在青石板路上踱步。
此时已经是午后,冬日暖阳轻柔洒落,在青石板上留下耀眼的光斑。
温绮罗屏息凝神,忽然听见耳边传来一声粗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