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2)

“欸,不要说了,”皇帝摆摆手,“起来起来,朕知道,他和其余百姓一样,心是好的,只是有些误会,责罚的话你不许提了。”

原本宁国公世子掌管兵器坊,这会子突厥来犯,闻岱带着长安守军去折翎关了,皇帝堪用的人少,自觉没有安全感,把宁国公世子调去管了城防。

还是皇后轻轻向外一摆手,说声:“好了,去吧。”

可皇帝一道诏令,闻将军便得撤军,突厥人只是暂且遁逃,并不是真的大败而逃。此时回军,真的稳吗?

“不,我不是说这个,”舒宜抬手止住他,道,“要你们铸的圆筒铁如何了?还是铸不出么?”

闻岱如此懂礼节、识进退,皇帝原本假做出来的七分和蔼可亲变成了十分,上前几步,握着闻岱的手,不许他下拜:“闻卿,辛苦你了。”

匠人面带苦笑:“国夫人,小的们才疏学浅……两月来还没有进展。”

将军要被召回长安?战事还未息!

皇帝象征性慰问几句将士们一路辛苦,便直入正题:“闻卿,战事正酣,你却被朕召回,不怨朕吧?”

闻岱高踞在飒露紫上,后背板直如一柄钢刀,无数沉默的目光都汇在他脸上,但闻岱的脸还是泛不起一丝波澜,甚至看不出神色。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闻将军还是在那里,在阵前,并且一丝也没有动摇。见到此景,不少摇动的心脏落回了肚子里。

裴明彦站在原地,闻声垂眸对皇帝一礼。

殿门被叩了三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脚步无声,急趋而入,埋头一拜便道:“娘娘,殿下,国夫人,圣人在朝上言兵事不祥,允了永安伯的奏请,下诏召回闻将军和折翎关守军。”

他被这倾城容色一震,赶紧埋下头去,听得楚国夫人一字一句地说:“先不要做铁桶了,去城南看些粗大的竹子来,再有,寻些箍桶匠来,要箍得又大又结实。”

他急慌慌往回跑,还喘了几口气:“松千户,国夫人,不……不好了。”

舒宜刚要说话,便见街角处的长长仪仗,金碧辉煌也就罢了,大纛高高挑起,所用仪仗,分明是圣驾。再听队尾远远传来的鼓乐声,仪仗浩浩荡荡,一时不见头尾。

那小兵极是规矩,站起来也不乱看,口齿流利地答道:“乱得圣人都知道了,圣人派了长安剩余的守军去维持秩序,故此街上没有其他守军。据说圣人下朝后要亲自出宫来。”

闻曜还没单独见过皇帝,但他被教得很好,大声清脆道:“陛下万岁。”

街上维持秩序的兵士也不在原处,再看远处宫墙,隐隐能听到人群喧嚷。

身后裴时玄和裴静姝瞪大了眼睛,舒宜倒不十分惊讶,仍叉着手站在原地:“姑父,这是怎么了?”

皇帝真的在闻府安安稳稳坐下,等闻岱领兵回京。

片刻,被派出去探消息的小兵回了。

是皇帝的大驾卤簿来了。

此时留在兵器坊的是宁国公府属官,和舒宜也是熟识的,当即赔着笑脸迎上来,一口一句国夫人长国夫人短,笑得亲切极了。

皇帝环视一圈,又道:“闻卿教的好小子,朕今日才得见。看闻府上下也是行止有度,不愧是百姓称颂的闻将军啊。他的长男呢?朕记得才五岁?”

舒宜并不托大,随着匠人的介绍在冶铁处看了几眼,忽然道:“你们的新兵器铸的如何了?”

又随口说几句最近长安的事,到了方伯晏习武的时间。他极敬服闻岱这个师父,按着嘱咐每日都习武一个时辰,雷打不动,就是闻岱出征在外也一样,舒宜便适时告辞。

苍如松一贯知机,早驱马护到舒宜身前:“国夫人,且先后退,待小兵来报再做打算,属下失敬了。”

闻曜下拜到一半,就被皇帝单手扶起。皇帝看着虎头虎脑的闻曜,伸手捏了捏他藕节似的小手臂,满意道:“好,看着多精神,很好。”

“好叫国夫人知道,闻将军带了不少兵器走,咱们大人便要兵器坊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