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手里,绝不寄希望于“可能性”:“我们要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就不能把问题放在有概率性的前提条件下。”

能进行扫描工作高端仪器在极寒条件下可能会罢工,就算加上防寒装备,也只能维持到零下四十度左右的工作效率,再低就无法保证了。

傅延他们关起门来研究了一下近十年来弗兰格尔岛的温度变化特征,最后发现如果他们想以这种前提进行行动,那最早也得在三月中旬。

“你们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准备。”赵近诚说:“赶早不赶晚,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傅延说。

这次是个整合型的大行动,要走那么远,目标是疑似反派本部的研究所,那任务人员就绝不可能只是傅延的小队。

赵近诚已经提前知会了C部军区,到时候会跟他们进行一场联合式的行动作战。

傅延的小队不出意外还是先锋,贺棠已经提前进入了战备状态,把平时训练的强度加强了一倍。

整个军区高层都在紧锣密鼓地为了这次行动让路他们调用设备,组织人手,改装直升机和长途越野车,并且将其秘密运送到国境线边。

傅延的小队陡然忙碌起来,除了日常加练之外,他们还必须在短时间内习惯低温作业。

好在C部军区那边靠近东北部,最北边的冬季温度也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算起适应性来反倒比他们这些燕城人强得多。

因此,这次行动主要是由C部军区做主力,他们到时候会负责在弗兰格尔岛上进行生命痕迹排查,从而找到研究所。

傅延的小队会做主力前锋,对研究所进行攻克和接管。

因为不确定岛上具体是什么情况,所以他们没日没夜地做了许多预案,除了战略扫描器械组之外,赵近诚甚至还给他们在C部军区找了个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天才。

“万一他们有什么高科技防护网,能屏蔽通讯扫描呢。”赵近诚板着脸说:“那岛上动物那么多,红外线也不一定有用,乔·艾登那鬼东西做军火起家的,谁知道有没有导弹级别的静默技术。”

傅延本来想说如果有导弹级别的静默,那有天才也没用,还得有雷达。但赵近诚最近火气旺盛,显然也已经到了任务前最后的焦虑期,于是傅延没敢惹他,默许了他的安排。

临行前一周,柳若松瞒着所有人,自己去见了一次邵学凡。

自从上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培养皿的存在之后,邵学凡就被单独关押了起来。

按赵近诚的意思,本来觉得他也没什么用了,年老体衰,什么活都干不了,养着也费粮食,想干脆让他去安置所自立自强颐养天年算了。

但柳若松不同意,他以“万一以后能用的上,还是留个保障为好”的理由留下了邵学凡。

上次的“蝴蝶效应”或多或少给柳若松敲响了警钟,他现在对邵学凡有种莫名的复杂心理,既希望他撑不过去早点没了,又希望他好好活着,撑到结局那一天。

他这次过来,邵学凡的处境比上次见面差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