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玉说你上学那会,有男的追你,你把人家打一顿,你这人总是不把男的放眼里。阿青笑笑,说那不叫追,那叫调戏,那男生非得让我叫他“东塘一哥”,我就是要灭灭他的锐气。

但阿青却不是要尖出风头的,她亲戚朋友家有困难,她就拿钱“资助”,朋友遇到麻烦了,她会调动四处资源“平事”,不收好处不宣扬,宁可自己搭钱。最近村里鼓励创业,找她拉关系,她东跑西跑,还真的把杨柳庄的油炸糕打出了名号,建成了十来家炸糕名店。现在,城里人想吃油炸糕,都认准了杨柳庄的,村妇农闲时就炸炸糕,炸好包装好直接快递卖出去。

如今,阿青脸上的胶原蛋白已被玻尿酸取代,身材也因常年辟谷显得弱不禁风,当年的村花风采已不在,但精神长久留存。在她们这里,“村花”不是花,不是弱柳扶风的美女,而是豪情仗义的“女侠”。

阿青问她,你有对象了没?杨之玉说没有,转而又说,有个不太确定的。

阿青呵呵一笑,说你试试不就确定了么?杨之玉摇头说不敢试。阿青说这有啥不敢试的,男的就得多试,然后挑个合适的。

杨之玉听了直乐。

阿青给她出主意,说你先去试试别人,再来试这个不确定的,或者我先帮你试。杨之玉忙摇头,说那绝对不行!

阿青哈哈笑,点她太阳穴,傻丫头,你动心了!

杨之玉在阿青家吃了晚饭,七点多才开车往县城走。

她没有走原路,而是走了一条她小时候常走的乡间小路。她只是想趁着夜色还未完全笼罩,去看看曾经的村子。

发动车子前,她点开手机,上面依旧没有任何消息。

她回老家没有告诉荣善衡。

而荣善衡已经在学校住了五天了,今天是周末,难道他还不回家吗?他回家后有没有发现自己不在呢?若发现自己不在,难道就不能发个微信问一声吗?

可荣善衡连个屁都没放。

好讨厌。

但更讨厌的是,她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确实对荣善衡,动心了。

第33章 她从未离家这么近

夜色初上,天空犹如一块靛蓝的幕布。

杨之玉缓慢开车,车窗摇下来,让夏日熏风恣意吹拂。她记得这条路以前都是石子,坑坑洼洼,好多小学同学都住这边,下雨的时候道路积水,住这边的孩子经常上学迟到。她那时候也会跟着同学走这条路,去人家家里跳皮筋,一般凑到八九个人,找个院子大的同学家一起玩。

现在这条路打上了厚厚的水泥,路边还种了四季常绿的灌木丛,每隔一段灌木就有一盏路灯,昏黄的光晕里飞着一层一层的小蚊虫。

杨之玉看见房子也不一样了。盖了好多新房子,老房子也被翻新过,镶了白瓷砖,房顶上果然有不少光伏发电板,斜斜向南。还有的房子加盖了二层,成尖顶,可作仓库用。有养了小孩和小狗的人家传出声音来,杨之玉听见大人呵斥小孩,狗子汪汪直叫。还有碗盘碰撞声,流水哗啦声,新闻联播音乐声,消夏人的说话声,知了蛐蛐混叫声

农村就是这样,就算你在路上看不见人,也不会太寂寞。

杨之玉转了两圈也没走出去,她迷路了。

远远看见一家小卖部门框上亮着盏瓦数高的白炽灯,门口有两小儿打羽毛球,正“辟嗙”玩得起劲。

“小朋友,问一下,咱这通着北大街的小路怎么走?”杨之玉停车下来,问路,顺带买瓶水。

小女孩小男孩约莫七八岁,均摇头说不知道,杨之玉想起自己小时候也不说北大街,于是改口说往县城怎么走?

俩人一会指北一会指东,杨之玉索性说了句“谢谢”,去买水。

刚要开小卖部的纱门,里面出来个比她矮点胖点的女人,杨之玉瞅着这张脸孔面熟,结果人家先认出她来。

“呀!你是杨之玉!”

杨之玉愣愣点头,尴尬笑着,她认不出对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