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 ,人家也不能遭那么大罪。前几日他也打听过了,知道人家在这边过得很好。可他也不能就此装糊涂,当没这个人,就此过自己的日子。
若不赶紧把这事处理了,任其一日日压在心头,早晚得惹出麻烦来。他决定次日去一趟永安县。
临睡前,万景同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先和娘子说下老家的事。岳丈一家早就知道他失忆的事,现下自己既然恢复记忆,合该把这事说出来。只是秦家的事,他还没想好怎么做,就想着等处理完再说。
“真的?你想起来了?那太好了。那咱们要不要回去一趟,顺便把公婆接过来?”常玉娥也没多想,相公能找到家人,她也真心为他高兴。要不然每次回娘家,他看着自家那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心里就难受,每回回来都会和她絮叨失忆的事。
望着娘子那双泉水般纯净的眼睛,万景同忽然有些自卑,娘子可是在蜜窝窝里长大的,自是不懂这世上有些父母并不全是那真心爱护子女之人。在那样环境里长大的他,是不是将来也做不了好父亲呢?毕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也许,他也是一只老鼠呢?
72. 第 72 章 和解
“这个改天再说吧, 也不急于一时。”万景同没敢实话实说,若是照实说了,他家院子里的那棵树怕是又保不住叶子了, 虽说已是初冬, 那树本就没剩多少叶子了, 可是万一那棍子脱了手, 怕是连那口水缸也保不住了。
一想到院里只剩一棵干巴树,外加一个破了口子的水缸, 他这头就有些隐隐作痛, 买个水缸也要花不少钱,也不知道他这个月的饷银还够不够花。若是把那剩下的钱拿去买水缸, 娘子这个月的零嘴可就吃不着了。
可再不能想下去了, 再想下去, 他怕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了。
第二天, 他同上峰告了假,谁也没带,就一人去了永安县。他记得秦家住在东沟村,就一路打听着到了东沟村。刚进村子, 就被那站门口闲聊的人给看见了。
妇人们一见来了个生面孔, 神情立时警惕起来。这人虽说长得人模狗样的,可哪个坏人头上也不会印个“坏”字。原本村里人也不会想到这些, 可自从那拐子的事爆出来后, 村里人就对这些事注意了起来。
若有生面孔在村里出现,路上的人见了, 必是要上前问询一番。那次来找枣花娘的伙计,之所以没被人注意到,也是因那伙计没从大路进村, 人家走的是小路,是直接绕到枣花家后头的。
“你是找人的?”说话的是杨婆子。虽说她平日里惯爱拉三扯四地闲聊,可她家里正有个小孙子,对这些事那是万万不敢马虎的。她边说边上下打量了一下,见这人穿的倒是挺好,看着倒没那恶人样。
“对。婶子,我打听一下,您这村里是不有户人家姓秦?我是从关内秦家村来的,她家里头让我来给捎个信。”万景同被几个妇人盯着看,还是头一回,顿觉哪儿哪儿都不舒坦,就连手心都给浸出了汗。
杨婆子打量够了,这才开口:“是有户姓秦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那家。喏,往前走几户,家里拴头驴那家就是。”她随手一指,也不管人家看没看清,就收回手指,再不理人。
万景同吸吸气,想着人家好歹给指了个方向,待会自己慢慢寻摸也就是了。他一拱手,转身继续往前走。
万景同刚转过身,杨婆子几人就说起来,也不管人家能不能听见。
“你们说,这人真是搁老秦家老家来的?看那样子可不像走了远路的。”
“这可说不好,保不齐人家在哪儿歇了一刻再来的呢。”
“我觉得不像,总觉得这人不像是从外头来的。算了,咱们也别管这事了。不管哪儿来的,都是找老秦家的。你忘了?那秦大丫有多厉害。”
几人咂摸了一下,确实是这么个理。虽说她们没和那秦大丫对上过,可是老韩家知道啊,那时可都被人打上门了。还有那上甸子村的何寡妇,到现在都不敢上东沟村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