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秦大川气鼓鼓地赶起驴车,继续往前走,左右县里不止这一家点心铺。果不其然, 十米开外又有一家点心铺。这次, 他再不犹犹豫豫,想是明白了一鼓作气的道理, 直接进店。

这家店的伙计倒未长着一双势利眼, 待人亦很热情。可待听说他是来兜售点心的,却有些不耐烦起来:“我们这儿不收点心, 你这点心哪儿来的都不知道,给人吃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话说的也有道理,秦大川自是不好反驳。这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 瞬间就消失无影了。

将驴车赶到人少之处,秦大川垂头丧气地坐在上面,心觉自己过于无用,白费了他姐的一番心血。米花糖这么好吃,咋就没人愿意收呢?

“你这点心是卖的吗?”一个稚嫩的童音在耳边响起。

秦大川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四五岁的孩童,正牵着一个老妇人的手。他忙起身:“卖的。卖的。”只要能不空手回去,他才不管卖给谁呢。临出门前,他姐可把价都说给他了。

“那给拿上一包吧。这个怎么卖?”老妇人说。

“一包三文,两包五文。”秦大川说完有些忐忑不安。定价的时候他还说这东西忒贵了,都赶上米价了。可他姐一分析,他又觉并不是很贵了。米、糖、芝麻、油,哪样都不是便宜货,所以这东西只能上县上或镇上卖,搁乡下可卖不出去。

“那就拿两包吧。”老妇人没一点儿犹豫,直接掏钱买完就走了。

待人走了,秦大川才伸手抹了把汗,他是真怕人家被吓跑了。好在县上人家较乡下人富裕,也不差这几文钱。后面秦大川就想着不去点心铺了,就车上这十几包米花糖,索性赶去集市附近看看,那儿人多,说不定能有买的。

到了集市一看,人还真不少。因好位置都被人占了,只有街尾还有位置,秦大川也不嫌,有个地方就成。等停好驴车,他就坐上等着。他知道卖东西都得吆喝,可他这嘴闭得紧紧的,就像那刚捕到的河蚌一样,咋也张不开。

“你这样可不行,卖东西都得招呼。这样哪能卖得出去。”旁边人看他一直不开口,劝道。也是两人卖的东西不一样,人家才愿意多说一句。

“嘿嘿。”秦大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还真难为情。别看这儿没人认识他,他也有点不好意思。眼瞧着后边过来一个小姑娘,正是十几岁年纪。小姑娘都爱吃零嘴,保不齐能卖出一包。他拍拍胸膛顺顺气,壮着胆子喊了一句:“卖米花糖喽,好吃的米花糖。”

这话喊完,别人还没啥反应,他自己就先觉难堪了。这嗓子怎像个鸭子声,太难听了。

“米花糖怎么卖的?”刚才那小姑娘听到喊声,近前问了问。

“三,三文钱一包。要是买两包,只要五文钱。”秦大川起初有点结巴,后面就流利许多。

“先来一包尝尝。”小姑娘掏出个荷包,取出三枚铜板递过来。

秦大川顿时手足无措起来,拿不准该先接钱还是先拿米花糖。

小姑娘看他这呆子样,不由“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这一笑,秦大川更觉不好意思了。好在他终于想通该做啥了:递过糖,接过钱。然后,他就低着头,再不好意思看人了。

小姑娘也没在意,拎起糖转身回去了。有了第一个,后面陆续也有人来买。这十几包米花糖总算是卖净了。他在心里算了算,只这一趟,就收了四十多文,他虽不知成本如何,但也看出这比种地来钱快。

既卖完了糖,秦大川也就不打算在县上流连。家里几个肯定都在等着,他得赶紧回去。

沿着原路往回走,刚走出没一会,就听有人在后面喊:“卖糖的,米花糖那个。”

秦大川一听“米花糖”三字,直觉是喊自己的,这才刚卖完,不大可能有啥问题吧?他姐做的时候他可都看着呢,没有一点儿不妥的地方。

回头一看,原是头一个买糖的老妇人,身后还跟着个伙计。那伙计正是他去的第二家点心铺子里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