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3)

来后一定要捎个信回来,别一个劲在那儿待着,差不多了就家来。

驴儿哒哒,四蹄扬起,带起一阵尘土。蓦然回望,远处的亲人犹自站在那里挥手。别看陈氏出发前还冷着个脸,此时却泪水涟涟。若不是没有办法,谁又愿意与家人分离呢?谁不愿家人常伴身边,哪像现在,就连吵嘴也是种奢望了。

关外,关外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呢?

21. 第 21 章 东沟村

来到县上,递上迁民文书,就去和移民队伍汇合。待随行的官差核对过人数后,队伍就开始出发了。

既已出发,再想别的也没啥意义了。陈氏索性抛开伤感,转而和闺女、天冬唠起嗑来。至于儿子,从出发就在那儿傻乐,也不知在乐个啥。

此时,秦四弟边走边捏捏怀里的小包,脸上的笑遮都遮不住。他爹临出发前突然塞给他一个小包,还让他走远了再看。他一摸是硬的,心里就有数了,心想他爹总算知道心疼儿子了。

一路上,不时有人往秦四弟这儿张望,就连官差也时不时瞧过来。不怪别人注意到他,实在是整个队伍里只有他一直在笑:有那远地的已经走了些日子,脸上只剩疲惫;近处的,心里既惦记爹娘,又怕关外不好待。总之,没一个有笑模样的。

“兄弟,你在笑啥呢?让哥哥也乐呵乐呵。”一个官差实在忍不住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捡着银子了。

“没笑啥。就是想起我爹,觉得他有意思。”秦四弟倒也没说谎,奈何没人信。周围人都用一种看傻子的表情瞧他。陈氏和秦雅都不想承认这人是和她们一起的,怎奈她俩都不会赶车,只好装作没听见。

好在秦四弟只有第一天这么乐呵,从第二天开始,他明显有些疲惫。秦雅看不过眼,就这样,在家里还不让买驴车。只到底不落忍,就主动和秦四弟换着坐车。

走了五六日,一行人来到了抚宁,这里隶属永平府,距山海关不到一天的时间。出了关,离目的地永安县就不远了。走了这么些天,终于要到了,众人的情绪立马高涨起来,脸上的颓废一扫而光。

就在这时,陈氏病倒了。倒不是啥大毛病,就是水土不服,吃啥吐啥。也因此,队伍的速度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有人已经开始不满了。官差也不时来询问。秦雅想着等陈氏休养好再出发,只官差定不会同意。她狠狠心,让秦四弟送了二百文过去,官差这才松口,给了他们两天时间,其他人继续往前走。

有了这话,秦雅才放下心来。这时的医疗条件可不比前世,连个感冒都能送命。好在抚宁是个大县,医馆不少,吃了两天药,这病就好得差不多了。秦雅却着实被吓到了,找大夫开了好些个药,就怕路上有个头疼脑热。

万幸后面的路程一直很顺利,两天后,四人到了永平县。其他人家此时已经分派完,只差他们一家了。

来到县衙交接完手续,又被指点着去找主簿。他们还没分田地和房子呢。

主簿现正忙着,无暇接待他们。秦雅只好把陈氏和天冬安顿在车上,她和秦四弟站屋外等着。一刻钟后,主簿终于有时间接待他们了。

交上文书和路引,领了新户帖,主簿着人找来名册,告诉二人他们的户籍落在了高岭镇的东沟村。凭着文书,他们就可以去东沟村找村长分房了。此前,二人已经按照章程,签好了地契、房契等文书。

从县衙出来,秦雅就和陈氏商量,先在县上休整一天,第二天再去东沟村。陈氏也是这么想的,一路走来,仨孩子都累得不轻,还不知道那东沟村是什么情形,还是先养养精神。

虽说是要休整,可秦雅也没闲着。吃过饭,她就在县上逛了一圈,尤其是各种铺子。这么一逛,她就发现了,这永平县和庆平县比,也不差啥。有些行业甚至要更繁荣一点,比如那杂货铺子里,竟然有些庆平县没见过的东西。这说明了啥?说明这里一点都不穷,肯定能赚到钱。

秦雅竟莫名对东沟村有些期待起来,说不定也是个富裕的地儿。事实证明,她想多了。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