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头,感慨道:“我这也是担心一步赶不上,步步打饥荒。多亏老弟提醒。哥哥先谢谢你。”
常志飞一听,得,又成弟弟了。这关系是越来越理不清了。
“王掌柜,咱们现下就是顶风行船急也没用。您刚才也是一时着急,才忘了这茬。即使今天没有我提醒,等缓上一阵,想必也能想明白。”
“人老了,就干啥啥不行了。往后还得请弟弟多提醒着点。那我今儿先回去了。”王掌柜说完,就拱手告辞了。
秦雅此时正对着家里那群活物寻思事。这猪可以杀,那鸡咋整?全杀了,春天时该没鸡蛋吃了。她在那儿左右为难。
这时,来福嗒嗒嗒地跑过来,往她腿上一扑。这几日小家伙和她是越来越熟了,虽说还是爱缠着天冬,可对她却也亲近不少,这不都敢扑到腿上了吗?
她看了眼来福,又叹口气,这还有只狗呢,放哪儿养?还能带走不成?若是搁别人家,会不会一月后,就不认识自己了?她使劲盯了来福一会,妄图从它脸上看出点什么。可来福只管摇着尾巴,舌头伸出来老长,哈赤哈赤地冲她直淌口水。
秦雅把来福抱起来,喊秦大川去找王根生说杀猪的事。瞅这意思,那香肠作坊年前是定不下来了,那两家势必还要定些香肠。若做完香肠还有肉剩下,就直接卖给李屠户,只要价格合适,想必人家也愿意收。
东沟村养猪的人家不少,可村里就三十几户人家,即使杀猪也卖不了那么多,所以进了腊月门,那猪就都给陆陆续续卖出去了,毕竟大发财靠读书,小发财靠喂猪。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可不就等着赶过年价高给换成银子吗?
王根生这段时日一直闲在家里,他家的猪除了卖给秦家那只,后头那只也给卖了,冬天猪不爱长膘,也没有菜可吃,只能吃些米糠,养着也是费粮。
听秦大川说完,他想想这几日的天气,又翻翻黄历,定了个日子,就在后天。在农家,不管是干啥,都讲究先看黄历。若黄历上说今日宜出行,人才能出远门。若黄历上说忌播种,那就得等些日子再播种。
秦家杀猪照例来了好些人看热闹,这回和以前不同,除了看热闹,还有好些人来买肉。反正到了腊月,离过年也就半个月,早买晚买不都得买吗?买完了往那缸里一扔,就冻得结结实实,也不怕放不住坏掉。
至于猪头这些,就没人愿意买了。便宜也不愿买,实在是不好收拾,再说一个猪头也太大了,哪有买肉划算?秦雅也不愁,等买肉的都走了,那肉也没剩下多少,干脆就不卖了。只把猪头、猪蹄这些给了秦大川,让他给李屠户送去。这都是早先说好的,他们也不要求价多高,只要差不多就成。
早先秦家来说的时候,李屠户就一口答应下来了。那猪蹄倒不觉咋的,只这猪头在县上可好卖了。那些富户、地主家里,过小年祭祀时都讲究用猪头。新杀的猪头哪有那么多,可不就得事先备好吗?就李屠户这儿,都给定出去八九个了。这还不算那临时要买的。
等林林总总这些事都安排妥当了,秦雅就和天冬商量小狗来福的事。天冬的意思是想放到张广学家里,可秦家和张家不太熟,秦雅就有些迟疑。虽说让人家帮着养一个月,该给的东西他们自然会给。可这养狗也是件麻烦事,人家家里能愿意让孩子养吗?
陈氏就说放老王家算了,反正那驴也放到他家,一事不烦二主,大不了多给拎几斤肉。虱子多了不咬,等年后回来再想着咋还这人情。
天冬就有点蔫了吧唧地,他对王家不熟,可张广学他熟啊。他都和人家说好了,张广学也一口答应下来,为了这养狗的事,俩人还特意商量了好久。
但他就是个小孩子,不说说了算不算的,这事还关系着家里头的人情往来,他也弄不懂这些。只晓得俩人那养狗计划是要夭折了。为了这事,他难过了好久。还是秦大川把他领到王家,说人家都给来福做好了狗窝,他这心才放下,要不他老是担心人家不好好待来福。
那鸡和鹅,陈氏都和黄嫂子说好了,放她家养着。当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