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理解,但夏清清仍是觉得可惜,咬着筷子心疼那些鲜美的食材。
刘雪梅瞧出了她对赶海的兴趣,笑着说道:“你要想吃海鲜,一会儿吃了饭我就带你去海边赶海。”
夏清清的眼睛亮了起来,“好啊!我想去!”
她在坐船上岛前,可是在粤州的供销社买了一堆调味品,就准备在岛上大显身手呢。
夏清清吃完早饭,帮着刘雪梅收拾完碗筷,就迫不及待地央求她带自己去赶海。
刘雪梅瞧着她拉着自己衣袖着急催促的小模样,笑着抬手点了一下夏清清的额头,“你呀!怎么跟个孩子似的,难怪小顾这么不放心你呢。”
半个小时之后,夏清清挽起裤腿,穿上胶鞋,戴着劳保手套,拎着装有耙子和铁钳的竹篓,踩在了柔软的沙滩上。
眼前是碧蓝的天空和一望无垠的海水,沙滩上除了她和刘雪梅母女俩,另外还有几个头戴斗笠弯着腰赶海的人。
离得太远,她看不清那些是什么人,不过她也不怎么在意,耐着性子听刘雪梅给自己讲赶海的技巧。
第44章 赶海
“这赶海啊,要在退潮的时候来,最好是退大潮的时候,那些海物来不及跟着潮水褪下去,都留在沙滩上。
像蛤蜊蚬子螺贝这些就在沙子底下,沙滩上有些小孔洞下面有蛏子,要往下挖才能找到。
海蟹虾蛄之类的喜欢藏在石头底下,要仔细着找,不过要记住千万别用手去抓,海蟹的钳子厉害起来能把人的手指头给夹断!海蛄壳上带刺,一戳一个窟窿……”
夏清清一边听刘雪梅说一边点头,她在后世小时候就住在海边,对赶海熟悉的很,但在刘雪梅面前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否则就太不像个从没见过海的内陆人了。
她跟着刘雪梅用小耙子去耙潮湿的细沙,一耙下去就能翻上来一堆蛤蜊。
难怪昨天的欢迎仪式上除了鱼,唯一的海物就是蛤蜊,找起来不费事,而且多到根本吃不完。
夏清清走不上两步就能捡到一串海虹或者一个海螺,那布满尖刺的海胆刘雪梅甚至连看都不看上一眼,就用钳子扒拉到一边。
夏清清认真扮演着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内陆人,啥都往自己的竹篓里装。
这时候海洋生物没被过度捕捞,海洋环境也比几十年后好上不止一点半点,就这些海物,岛民们还真不太看得上。
不像她在后世,退潮后海滩上都是赶海的人,有本地人也有游客,想捡到好东西就要和人拼个眼疾手快。
夏清清一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过上了海鲜自由的日子,那不争气的眼泪就从嘴角流了下来。
李文静在一旁跑来跑去地踩水玩,只挑好看的贝壳和海螺捡,还用小铲子挖沙子堆沙堡,把贝壳都镶在她的沙堡上,童趣十足。
不一会儿夏清清的竹篓就已经装满了。
她心满意足地直起身子抻了抻腰,觉得吹在身上的海风格外舒爽。
刘雪梅看了一眼她的竹篓,乐的不行,“小夏,你捡这么多也吃不完啊,最后还得扔掉。”
夏清清不好意思地扶了扶头顶的竹笠,“雪梅嫂子,我这是第一次赶海,以前都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些海物,现在好不容易见着真货了,就什么都想捡回去。”
刘雪梅笑着点头,“可以理解,我刚随军到岛上来的时候也像你这样。”
夏清清好奇地问道:“嫂子,你是哪儿人啊?”
刘雪梅看着在不远处玩沙子的李文静,被夏清清问的回忆起过往来。
“我是渝州的,和老李才结婚两天他就到明光岛驻地来了,六年我俩才见上两次面,也没有孩子。
我一想,这婚结的和没结一样,那怎么能成啊,第七年我就自己收拾包袱到岛上找老李来了,再过一年就有了静静,转眼静静都这么大了。”
夏清清从刘雪梅那儿了解到,明光岛上的军人和家属大部分都不是当地人,不少是从北海军区调来的,自愿来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