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很随意,家里来了一个女孩子,就无所顾忌地从头看到脚。他是喜欢黛玉,所以才看了又看。他问黛玉有没有读书,黛玉说不曾读,只是上了一年学,认识几个字而已。宝玉又说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告诉了他。宝玉又问表字,黛玉说无字。比较讲究的人家会再多取一个读书用的字,叫做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就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颦,就是东施效颦的颦,讲西施生病时的美。黛玉的美中带有一种发愁、忧郁的感觉。所以宝玉在这里就特别讲“颦颦”二字极好。探春问他典出何处?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西方有一种石头是黑色的,叫黛。林黛玉刚好用到“黛”这个字。他又说:“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他说,恐怕又是你杜撰的。宝玉常常会乱想一些典故。宝玉辩驳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惊人的深情

下面一段非常重要,就是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

黛玉想,因为他自己有玉,所以就问我有没有玉。便回答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听了这话,宝玉马上发起痴狂病了。这是他第一次发病,以后的故事里他还会发病。他的发狂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的东西,最爱的那个人没有,他不能忍受。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红楼梦》中,“玉”这个字用得很谨慎。黛玉、宝玉、妙玉、蒋玉菡,三百多个人物只有四个人名字里有玉,其实是他们前世有缘。对玉这个字,有各种解释。但几乎没有一个解释是我们完全能够接受的。但我们知道,作者使用这个字有非常深的隐喻。从中国传统来讲,玉代表一种莹润的东西,石头经过人的爱惜、触摸,经过人的血汗浸润,最后就变成了玉,所谓“美石为玉”。玉代表了人的心灵间的相通。孔子说,切磋琢磨以后变成玉。人跟人怎么相处都处不好,就是顽石相见;如果越处越好,最后达到完全融洽,就是玉跟玉的关系。孔子比德如玉,认为君子跟君子的相处是慢慢相处到彼此没有摩擦,没有冲突,就是玉的关系。所以玉也许是在讲一种时间。宝玉本来是一块顽石,经过日月修炼,才变成一块玉,石头变成玉是因为时间的锻炼。

宝玉听了黛玉的话:“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块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如果摔了,他的命都不保。贾母哭起来,急得把宝玉搂在怀中说:“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祖母对宝玉的溺爱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了。

贾宝玉表面淘气顽皮,可内心却深情到惊人的地步。他哭得满面泪痕:“家里姊姊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果我们有个东西,而别人没有,我们的反应是好得意,而宝玉刚好相反。他一直不快乐是因为只有他有这块玉,而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碰到黛玉以后,他觉得黛玉很特别,长得像神仙一样,觉得她总应该有吧,结果她也没有。这时他就决定不要这块玉了。

宝玉的个性非常奇特,他生命里面所有美好的事物,当别人没有的时候,他都心痛。他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美和爱都是该跟众人去分享的。这里我们也很难分清所谓的深情与滥情。宝玉表面看起来非常滥情,几乎无人不爱。而同时他又非常深情,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拥有,这个美好对他来说就成了最大的折磨和惩罚。从世俗的角度看似乎很难讲通。可是曹雪芹本身是一个贵公子,他生在豪华世家,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可他总觉得不安。这其实有一点像佛教故事里的悉达多太子,他长在王宫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最后他要把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去施舍众生。宝玉最后选择出家,他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富贵变成了一种惩罚。这是豪门世家没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