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 / 2)

将近两年过去,从官家嘴里再次听到江泠的名字时,掌院有些没反应过来。

地方外派的御史带回来巡按审查的结果,奏折上声称,江泠在任期间,广建学堂,兴水利、勤农耕,儋州三次发大水都熬过去了,伤亡很小。

且江泠任县令时,儋州作奸犯科之事少了许多,鲜少有欺男霸女的恶行发生,税收增加,百姓安居乐业,对江知县称赞有加。

御史下去巡按地方,对这位江知县最是印象深刻。

他手持一根竹杖,风雪无阻,哪里有难,江知县都会亲自前往处理,他冷静自持,不受任何蛊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江泠政绩斐然,换做旁人,七八年,十余年都不一定能做成这样。

官家了解了他的近况,第二日便下旨,将江泠调回中枢,入工部,任主事一职。

官职不高,但回到官家眼皮子底下,在六部当值,升职很快。

文书快马加鞭送到儋州,要江泠即刻出发。

他接到文书时还有些诧异,调回中枢的旨意来得突然,江泠原本已经做好了在儋州当一辈子县令的准备。

旨意已经下来,工部缺人,江泠两个月内就得上任,事情紧急,他连夜办好交接,收拾完行囊,天不亮就出发。

官家看中他在水利农事上的才能,查了档案,发现他对律法,财政等等都很熟,纠结了许久,究竟让江泠去哪个部,还是放在身边做个秘阁校理。

思来想去,先丢到工部,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些能耐。

江泠赶了一个多月的路,暮春时,总算抵达京城。

恩师严敬渊早就收到消息,设宴为他接风洗尘,然而江泠到了地方,来不及休息,赶忙换了身干净衣服进宫面圣,官家问了几句话,让他回去准备着,过两日就上任了。

出了宫,也等不及歇下,一群人拉住他问东问西,关怀许久。

有些是当年的同科进士,或翰林院的同僚,甚至还有些不认识的人。

谁能想到,江泠还有回京的一日,官家单独召见,显然是极为看重。

今非昔比,调回中枢,从六部小官做起,前途未卜,但已经可以预料到未来的光明璀璨。

严琮先揽过他,挥开其他人,大笑许久,“走走走,去我家,我叔父早就等着了。”

江泠颔首,带着自己从儋州带回来的土产登门见严敬渊。

严敬渊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揽着他问了许多事。

江泠在儋州的两年做了许多实事,他的那些政绩,换做别人,不知道要干多少年,地方巡查的御史回来同官家说了许多好话,又恰巧工部缺人,官家想到他,下旨将他召回京填补职位空缺。

“去地方历练两年也好。”

严敬渊嬉笑说:“瞧瞧,沉稳了不少,越发严厉了。”

席上,严敬渊越老越爱谈笑,反观之,年轻的江泠沉默寡言,眉眼间满是威严气度,严家的小辈都不敢乱说话。

笑完,严敬渊又严肃起来,说:“如今回到京师,更要脚踏实地,切勿焦躁。”

江泠沉声应答:“学生知道。”

第100章 “哥哥,你喜欢谁?”

从陇右回京的路上, 叶秋水一路义诊,一个月的路愣是走了快三个月,她总喜欢往乡镇跑, 一边义诊, 一边记手札,最开始还只会帮人把把脉,看看简单的伤寒, 时间久了,疑难杂症也能看懂一些。

贫瘠穷困的乡野间,常能看见一道轻盈的身影, 一袭素色的衣衫在风中轻轻飘动,背着药箱的女子面庞白皙如玉,双眸清澈而明亮, 透着无尽的怜悯与坚定。她的发间只简单地插着一根木簪,没有过多的装饰, 却显得质朴而高洁。

叶秋水背着一个装满药材的药篓, 商队随她挤在狭窄的乡间小道上, 平价药材赚不到钱, 看病的贫民不仅给不起看诊费,有时候叶秋水还要倒贴药钱,钱没了, 叶秋水就去做生意, 倒卖毛皮、香料赚到的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