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2)

阿月推开了吕献的手,“主子的事,我们这些做下人?的,不便过问。”

她耐住脾气,朝吕献福了福身,便转身离开了。

吕献手指摩挲着手里的玉佩,眉头紧锁。

当年?的事他并不后悔,如果是搁到?现在,他还是会这么做。

只是当年?的阿慧确实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这么些年?了,他依旧念念不忘。

-

已经是一年?中最冷的腊月了。

回?江州的路上因为风雪肆虐,行?程慢了许多。

将近腊月末,马车才抵达江州。

一进城,谢无陵便快马加鞭地回?了军营。

他离开一个月,江州留下了一堆事务等他去处理。临走前,他将谢吏留下了,让他护着点儿洛九娘。

谢无陵不在的这一个月,范老?将军将江州打理的很?好。这会儿接近年?关,街上已经挂满了红灯笼,购置年?货的人?熙来攘往。

阿月掀开帘子,瞧着熟悉的街景,不由得感慨一声,“如夫人?,还是咱们江州好啊。在湘州那些天,奴每天都憋屈坏了。”

她从小便在江州长大,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洛九娘笑笑,又听阿月兴奋道:“如夫人?您看,那有卖梅花糕的,奴去买点回?来。”

洛九娘已经坐了一天的马车,拘在这小小的马车内,她整个人?都没什么生气了,索性便戴上幕篱跟着阿月一同下了马车。

街上人?多。

阿月买完糕点就发现洛九娘不见了,她找了半天,才发现她被糊灯笼的小摊迷住了。

“如夫人?。”

她小跑了过去,“您怎么在这儿?可是要买些灯笼?”

洛九娘笑着点头。

她和阿娘相依为命那几年?,每逢过年?过节时,娘亲也出摊卖过灯笼。

她那时候年?纪虽小,却也能帮着糊几个。后来进了青影阁,她偷偷糊过几个想要送给阿娘,却被指责整日无所事事,只知道贪玩。

摊主接了话头,“小娘子可要亲自提些字?”

洛九娘回?忆收拢,拿起笔在纸张上落下两行?字来。

摊主接过纸张一看,不予余力夸奖,“小娘子这字真?不错,是送给谁的?”

洛九娘:“我家郎君的。”

摊主嘿嘿一笑。

他手脚麻利,两三下就把灯笼糊好,“小娘子,这灯笼您收好,祝您和郎君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白头偕老?,永结同心是不可能的了。

但洛九娘还是笑着道了谢。

马车优哉游哉地回?了刺史府。

洛九娘没着急回?南桥院,而是先把糊好的灯笼送到?谢无陵那处。

但她到?书房时,被告知谢无陵正在和范老?将军议事。

洛九娘不便打扰,便将灯笼留下,自己则返回?了南桥院。

等谢无陵议事完,发现书房里突然?多出了一盏灯笼,“这灯笼是谁送来的?”

谢吏回?:“是如夫人?送来的,上面还有她的题字。”

谢无陵转了下灯笼,果然?看到?了上面的诗句。

这灯笼做工粗糙,上面的图画也很?简陋,唯有这题字稍显秀气些。

谢无陵认得洛九娘的字。

他勾唇笑了,心头也涌上几分满意来。

自那日马车上的不欢而散后,两人?已经有些日子没说?过话了。

一是因为赶路繁忙,二是因为两人?之间因为吕献产生的小矛盾。

谢无陵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

他的姬妾无需考虑那些不开心的事。

谢吏观察了下谢无陵的神色,忐忑问道:“刺史,晚上去如夫人?的南桥院吗?”

谢无陵态度稍缓:“嗯。”

另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