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茫。

从市局出来正是下午两点多,宋魁让齐远将他送到市委,向组织部报到以后,又去了政法委书记谢行那里点卯。

谢行这种领导,和宋魁在隗中的领导于文明属于一类人,都是那种和稀泥、老好人式的领导。他来之前就听说谢行有个绰号叫“平京市第一泥瓦匠”,好么,堂堂一个市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搞得好像在工地干活似的。

但是,这个绰号不能不说确实相当传神。

政法委说是管着政法口、指挥公检法,实则领导力很有限,更多只能是“协调”。协调嘛,公检法自来是谁也不买谁的账,政法委当然得当这个粘合剂、协调员,能不和稀泥吗?所以把谢行叫做“泥瓦匠”,还真是有些生动形象的。

宋魁在谢行办公室,听他唠叨了一个多小时平京市政法工作的核心要点,“三个突出”、“两个确立”……大下午的过来,屁股没坐热呢就开上了会,直听得宋魁昏昏欲睡,大脑宕机。

13 ? 第 13 章

总算,电话铃响了,谢行的滔滔不绝也终于被打断,停了下来。

打电话来的是市委秘书长司宇,听筒里,宋魁听他对谢行道:“谢书记,宋副市长过去向您报到了吧?聊得怎么样?”

谢行看了一眼宋魁,似乎一下想起来什么似的:“噢,对,是郭书记找?”

司宇似乎应了是,谢行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应着挂了电话,起身道:“宋魁啊,郭书记还要找你谈话,那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儿。你快去市委吧,别耽误了书记的时间。”

郭书记找他谈话?

宋魁一下没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原以为第一个找他的人会是汪大川,没想到却是郭颖才。

下午刚去市委报道完,这会儿又要重新赶回去,宋魁心道自己这政治觉悟还有待提高,早就该先到郭颖才那儿挂个号的,现在这境况倒是有些被动了。

到的时候,司宇已经等了一阵了。他问了声司秘书长好,就跟着他上楼往书记的办公室去。原想问问司宇,书记找他谈话是谈些什么,想了想又觉得多余。谈什么,马上去了不就知道了,兴许也就是跟谢行一样,安顿一下工作,表达一下重视。

司宇将他领到郭颖才的办公室,门敞开着,他便敲了敲门,道:“书记,宋副市长过来了。”

宋魁看到郭颖才正在办公桌后边看文件,听到敲门声,才从文件上抬起头来,推了一下眼镜。

此前,在其他场合和新闻中,宋魁其实算是见过郭颖才的。他五十七八岁的年纪,但是人很干练,气宇轩昂,因此显得非常年轻。现在当面见到,更加深了这种印象。郭颖才的身上,没有高铭和汪大川那种官场涤荡多年的浊气和油滑,反而有一种清朗。这种清朗就像是雷雨过后的万里晴空,天高气爽、风朗气清,令人豁然开阔。

郭颖才看了宋魁一眼,就让他在办公桌对面坐。

司宇道:“那书记你们聊,我先下去了。”临走前,还特意带上了门。

领导谈话,关门与不关门之间是有着微妙的差异的。需要关起门来谈的事情,往往是不便其他人听到的大事、要事,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那种压迫感。或者,又是营造出一种私人交情,代表谈话双方相较他人更加亲密无间的信任关系。无论哪种,这扇门关上所传递出的信号都是很复杂的,宋魁也在门被关上后感到了久违的参加大考一般的紧张。

郭颖才看他有些如坐针毡似的,就笑了一下,“怎么,头一回坐到我跟前,还给你紧张上了?担心什么啊,丑媳妇也总要见公婆的嘛。”

宋魁老老实实承认:“是有些紧张。”

郭颖才把笔帽一扣,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指指他道:“紧张就对了。你这报道第一天,按说我是应该说些表示鼓励、支持的话,让你干劲十足地上岗的。我也不想第一次见面就打击你的积极性,显得我这个人很不近人情。但是,找你过来,是因为岳书记交代了,要求我一定要在你到任后第一时间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