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记不记得那个名叫喜的小吏?】

[当然记得。]

[记得!]

[云梦泽秦简!]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同僚看看喜又看看腾,惊讶地“嚯”了一声,表达了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类似内容的感想。

腾为下属高兴,喜却愣在了原地,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下一瞬预感成真。

【对啦,就是他。有学者推测,喜应当是内史腾的属吏。内史腾担任南郡太守时,发布了严明法律和申明为吏之道两篇文告,这两文随着喜下葬,在地底沉睡了两千多年。】

[这种发现很令人感动。]

[哇哦,狂热的粉丝!他对他的教诲至死不渝!]

[恶心心,要不要这么夸张哇?]

[秦朝的实物史料太少了,再发现几个墓就好了。]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喜瞠目结舌,虚指天幕,手颤抖个不停,先前说大秦之后那个朝代的皇帝的墓被盗时他还笑话了很久,风水轮流转,他的墓也遭了殃。

腾目含笑意:“恭喜!你也青史留名了。”

喜苦着脸:“臣属不大想要这种青史留名。”

先前看热闹的同僚也闭紧了嘴,他们也不大想要这种青史留名呢,请让他们的墓穴安生地待在地底吧。

第4章 地方监察制度·西汉 地方监察制度·西……

【又一个众所周知,汉承秦制,大家也不会傻傻的觉得汉朝制度和秦朝相同,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候,许多耳熟能详的汉朝制度都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比如刺史制度和司隶校尉。】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嬴政用食指轻叩桌子,无声叹息。

天幕不可控,但不能否认的是天幕的到来于他于大秦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近几年随着领土扩大,他越发感到吃力,他知道秦要变,但怎么变如何变还要慢慢摸索。想来在他有生之年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大秦的正确的道路,所以大秦才会在短短时间覆灭。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啊!

嬴政握紧拳头,他不甘,他不服气。凭什么那个所谓的汉朝继承了大秦的制度可以延续下去,而大秦不能?他要从其中寻找思路,让大秦薪火传万年。

汉,元光六年(前129)。

刘彻坐直身体听东方辰说话,边听边点头。大汉建国近七十年,许多制度都不再适用,包括治国观念,完善或设立几个职位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彻骄傲,真不愧是他,哪怕这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有设立司隶校尉,不过没关系,顾名思义,在司隶设立的负责监察地方的校尉嘛,以后的他能设,现在的他也能设。

[眼熟的陌生词~]

[三国里的高频职位]

[曹老板担任过兖州刺史和司隶校尉]

【是的,司隶校尉就是那个曹操、袁绍、张飞、诸葛亮都担任的职位。】

汉,建安五年(200)。

天幕的出现并没有对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决战产生太大影响,袁绍带着八百骑兵北逃,这一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袁绍英雄末路,垂泪哀嚎,他曾担任过司隶校尉啊,那时的他有多么意气风发,而不像如今惶惶不可终日似丧家之狗一般。

曹操和心爱的谋士们一起坐在营帐中观赏天幕,这神奇的天幕出现的正是时候,当时袁绍败逃的消息传来,群情振奋,天幕碎裂时令人惶恐,但从天幕溢出来的白光足以弥补那一呼吸的惊慌失措。

曹操和他的谋士们多多少少都获得了一大团,被白光浸润后精神振奋、疲惫全消,就连在战场上受的伤都痊愈了不少,伤兵营里的兵士们也因此受益,重伤员中有八成都转为了可治愈的轻伤。所以哪怕之后分析出那自称小辰的女郎是后世之人,他们也认为天幕是上天的赏赐。

曹操轻抚胡须,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