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眉头皱得要打?结,天?幕为何总夸耀一些暴虐的君主?秦始皇便?罢了,一统六国功绩难以磨灭,但商纣王昏庸无能,不听大?臣的意见,和隋炀帝不相?上下,有什么值得天?幕为之辩解一番的呢?

另外,后世的小说似乎很有趣,哪怕史?实混淆,仅一个概念都令人心动,不知道大?唐是否有能人能根据天?幕所叙述写?几本属于大?唐的《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这一想法仅仅在李世民?脑海中停留了一秒就飞快逝过,他摇了摇头,可不能让朝堂上那群老匹夫尤其是魏征知道他从未抱有这样的念头。

东汉,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感到诧异,看看他看到了谁的名字,刘备?!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呢。既然如此,刘备此人便?不能留了,尽管他还挺欣赏刘备来着?,真是可惜了。

曹操知道刘备此人心性极为坚定,却没想到刘备之后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从如今的一穷二白成长到和能在三国鼎立天?下时?成为其中一足,其心志和本事都绝非常人可比,一旦让此人成长起来就会对他产生威胁。

刘备现在应当在袁绍那里,袁绍此人自负而多疑,袁绍必定容不得刘备,只是刘备此人像条泥鳅一样滑不溜秋,身边还跟着?关张两个忠心耿耿的猛将,袁绍估计不能留下刘备的命。曹操觉得有些可惜,若是袁绍斩杀刘备,他只需准许他们向?袁绍为刘备报仇,就能趁机不费吹灰之力将关张二人收入麾下。

【真实的商纣王其实很有能力,但是他的作为损害了的奴隶主的利益,用一个不知道恰当不恰当的说法,商纣王一部分作为背叛了其阶级,但又是奴隶主权力的来源,既失去了奴隶主的支持,也没有获得绝大?多数奴隶的效忠。】

[可不是嘛]

[商纣王其实就是政治斗争失败了而已]

[商纣王和诸侯国就相?当于是幼帝和老臣,纣王想收回他的权力,但老臣不愿意,于是就暗中勾搭想立新君]

[这么说也说不上谁对谁错,利益至上]

[古代党争不也是那样吗?]

[光顾着内斗了,不管国家大?事,王朝灭亡了呗]

明,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

冯梦龙心头一梗,想起不久就要灭亡的大?明,尽管他不在朝堂,也知道朝堂的风气云涌。唉,大?明还有救吗?无论如何他会尽他所能。

【奴隶与奴隶主、商纣王与奴隶主、商纣王与奴隶之间的重重矛盾激化,商朝最终被推翻,他原来名声?可能本来就没好到哪儿去,后面王朝不停往他头上扣黑锅,纣王就成了残暴、昏君的代?名词。由于时?代?太远、史?料缺失,真实的商纣王到底是什么样子,说法有很多,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确切的结论,不过纣王的形象绝对比我们印象中要好,毕竟被泼了那么多脏水,但能好上多少就不知道了。】

[肯定能好上不少]

[害,商朝灭亡也不能全怪纣王不是]

[王朝末年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是难以化解的]

[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损者肯定得不停的斗啊]

[未得利益者还想掺和一脚呢]

明,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

朱常洛头发?又愁白了几根,天?幕一些话说的让人不太理解,往往却又一针见血,矛盾不矛盾的他也不清楚,既得利益者、利益受损者、未得利益者他却是深有体会,近几日父皇病倒,朝堂上乌烟瘴气,吵作一团,何尝不是这三种?团体的利益争夺呢?

【纣王做出?了什么损害奴隶主利益的行为呢?应该不少,最主要的做法是商纣王为了巩固加强权力,收容逃亡奴隶、将诸侯手?下出?逃的奴隶收为己用。那么作为最终胜利者的周朝是怎么做的呢?针对商朝收容逃亡奴隶这一做法,周文王制定了“有亡荒阅”的法律[1]。“亡”意思是逃亡,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奴隶;“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