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图片。看,这?张是水车龙骨翻车,这?个是筒车,踏犁长这?样?儿,最后这?个秧马很有意思,我南方舍友说小时候骑着这?个插秧可好玩儿了。】

[确实挺好玩的,不?过小孩儿就是单纯的玩,干不?了什么农活的。]

[插秧可累了,一弯就是一整天,腰都折了。]

[不?能像种小麦一样?把种子直接种下去吗?非得育苗?]

[那?可是水田,直接把种子种下去的话,不?等发芽种子就烂了。]

[原来如此,这?种小知识还怪有意思的。]

[那?个筒车也可有意思了,有那?种人力踩踏辅助型的,那?个练腿可比健身房好用。]

[真的吗?我不?信。]

[不?行的话可以去试试啊,踩个几?圈下来,腿都不?是自?己的腿了。]

汉,高?祖九年(前198)。

刘邦兴奋极了,天幕提到的这?几?种农具都是好东西?,尤其是秧马,能流传到后世的农具绝对在一方面甚至数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唐,贞观十年(636)。

“这?秧马不?错,用作于稻田,想必几?年后南方水稻便会丰产。”看到几?张农具的图片后,李世民刚才因“安史之乱后的北民南迁”伤的心被?瞬间治愈。

长孙皇后也很期待见到丰收时的盛景。“再配合上曲辕犁,大?唐便不?缺粮食了。”

“还是要有高?产稻种,南方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还是少,朕明日?便遣人去寻占城稻,顺便再寻一寻有无更高?产的稻种。”李世民看不?上宋朝,大?唐北方疆域广阔,不?缺种田的地方,也不?必特意学宋朝建圩田。若是百姓自?发围建圩田,朝廷也不?必阻拦。

“二郎有心了。”

【到了南宋时期,江浙地区已经是当时主要的稻米产区,从而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名;棉花也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江淮流域。有一个名字叫做陈旉的人写?了三卷《农书》,是现?存最早的专门记载、论述南方农业的著作。】

[唐朝不就已经“苏湖熟,天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