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七年(1494)。
邱濬的儿子?担心邱濬受不了刺激,丁点儿不敢错神地看着老父。
邱濬瞪了一眼大惊小怪的儿子?,踱到桌前,提笔写文。不就是不学儒学经典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之前天幕不是早就透露出来了?邱濬早就已经气过劲儿了,但该不爽还不是不爽,没?办法亲身上阵和天幕对骂,还不能提笔作?文吗?
【都是以前的储备啦,想当?年我可是三里五村的小才女?呢。好了,言归正传,夏商西周的天文历法发展大概都在《诗经》里,我们直接来看东周。首先是春秋时期,因为分?封嘛,各诸侯国使用的历法不同,主要采用的有三种,以冬至月为正月的“周正”,以冬至后一月为正月的“殷正”,以冬至后二月为正月的“夏正”。其中“夏正”比较符合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便于农业生产,也叫做“夏历”,到了战国时期,“夏历”被普遍采用。大家?有没?有觉得“夏正”很耳熟呀?】
[我也是,小时候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相?当?拿得出手,现在我妈看我都摇头。]
[谁不是呢?我的知识储备为什么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啊!痛哭流泪.jpg]
[《诗经》?说起《诗经》,我好像有一本装门面来着,买来看到《桃夭》就没?往后翻过。]
[请问《桃夭》是第几篇呀?]
[第二篇还是第三篇?忘了,嘿呀,毕竟是一本没?有看过的书。]
[对症下药的下症吗?]
[啊?见识到了什么叫一本正经的胡乱回答。]
[为什么叫夏正?冬至后两个月也不是夏天啊。]
[不熟悉,没?印象。]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李斯心里乱糟糟的,幸灾乐祸的是后世不学儒,不高?兴的是儒学兴盛了数千年、文学典籍流传到了后世,烦心的是法学传承之事。
大秦的科举已经结束,很多六国遗民前来参加,大秦靠一场考试成功笼络了绝大多数六国遗民的心,也改善了基层官吏匮乏的局面。这场科举考的是秦律,但李斯并?不放心,他效忠的陛下用法学却?不是唯法家?者,陛下已经让他着手调整考试内容了,李斯怎能不担心有朝一日法家?被扫进故纸堆?
李斯真诚地希望,但愿他能死在陛下之前。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坤宁宫中,朱元璋和马秀英坐在一处看天幕。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笑了,他最喜欢看天幕中人闹笑话?了,活该他们骂了他那么多回。
【不熟悉吗?那么《夏小正》呢?相?信大家?都学过哈,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历法文献之一,本来是《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就跟《中庸》《大学》从《礼记》拎出来单独成书一样,《夏小正》也被分?出来单独流传。不知道谁是作?者,成书时间也不确定,通常认为这本书写于战国中期,反正有几千年了。尽管流传到现在里面的内容已经有些残缺和错乱,但它对研究古代天象与先秦历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除了《夏小正》之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这个在高?中课本上也提到过。它是齐人甘德的《天文星占》和魏人石申的《天文》的合订本,很遗憾的是,它没?能留存下来,我们只能零零散散的在史?书中窥见一些痕迹。】
[夏小正啊,你早说嘛,说夏正谁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中间加个小,我就不认识了。]
[主要是平时不太?常见,要说萍小果肯定能意?识到是个苹果。]
[不不不,是去掉小之后我们不认识了,说宋宝大家?会联想到宋小宝吗?说李龙也联想不到李小龙。]
[沉思,有理诶。]
[我去,《甘石星经》居然是两本书,我一直以为有个人叫甘石来着。]
[我也。]
[+1。]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