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会那么多手工!]

【谢谢大家的安慰和夸奖,嘿嘿,其实我也觉得自己蛮厉害的。】

[好哇,你骗夸奖?]

【跑题了,跑题了,我们接着来说宋朝的提刑按察司制度。这个制度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说到高粱河车神赵光义,至道三年,他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安抚使司、提举常平使司,长官名字取前三或前四个字。比起唐太宗,赵光义这个太宗的水分非常大,但纵观整个宋朝,其实他这个太宗也不是很水,因为大怂能拿得出手的皇帝太少了。】

[什么太少,主播太仁慈了,那是压根儿没有。]

[怎么能说没有呢?我们大宋的脊梁赵匡胤不服!]

[同上。]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又气又怒又喜又忧。

他被称为大宋的脊梁!

怪不得,他就说他的子孙没那么窝囊!原来大宋那些垃圾皇帝不是他的后代、是他弟的!他弟当上皇帝也就算了当得那么垃圾!他们大宋丢人丢到了后世!

既然赵光义当上了皇帝,那么德昭和德芳呢?赵匡胤不敢想,一口气没喘上来晕过去了。

【宋朝的冗官体现在方方面面,刚刚说的四司长官在职责本身外,兼有监督地方官吏之责,故合称“监司”。也有说监司不包括安抚使司的,记一下就行。大家知道这四司的简称吗?】

[不知道。]

[没听过。]

[小辰快说!]

【好吧,这些太细致了,既然大家不知道的话,我就跟大家说一下。转运使司简称“漕司”,提点刑狱使司简称“宪司”,安抚使司简称“帅司”,提举常平使司简称“仓司”。提问,四司对应长官简称是什么?提示一下,后缀是臣~】

[漕臣、宪臣、帅臣、仓臣?]

【答对啦!我当时背书的时候就觉得那个帅辰真占便宜。】

[确实确实]

[长得帅的臣子诶,哪个皇帝不喜欢呢?]

清朝之前的人们满脸迷茫,清朝皇帝们经过讨论大多有所明悟。

“长得帅?汉人中的‘帅’用以形容相貌吗?”

“这天幕中人来自后世,那么应该是从我们满语中xuwai演化而来的。”

“xuwai?身材高大挺拔?确实不错,朕喜欢帅的巴图鲁!”

【最后是巡按制度,它是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核心,主官是巡按使,可以巡视和监察地方官员。这个考纲里没有,大概有个印象就行了。】

【接下来来说元朝。】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忽必烈忽然来了精神,坐直身体,唤来侍者换来一瓶新酒。天幕好不容易讲到大元,他得好好听听,前面讲汉朝坟墓那个不算。

第8章 地方监察制度·元 地方监察制度·元……

【元朝中央掌监察的机构还是那个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御使台分两部分,分别是负责纠察百官殿中司和作为朝廷的耳目行刺举之事的察院。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原本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州、道有一点点相似,都是后来才演变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元朝的疆域太大了!这么说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对比,我给大家看一下各朝疆域地图。】

一听地图,各个朝代都沸腾了。

各朝各代的皇帝重臣、刀笔吏、写官、史官、过目不忘的人、写字快的人都提起精神,飞快地各就各位。

舆图啊,就算不细致也很珍贵,更何况是天幕披露的,那么多人都能看,不要白不要。

随着东方辰笔尖滑动,一张又一张地图在平板上显示出来。

舆图向来是军事重宝,只有极少人能看到,更何况对于古人来讲这神乎奇迹的电子地图,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