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原来处处都在养猪。]
[论有一个好姓的重要性,宋朝没办法养赵,明朝可以养猪啊!]
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气得踢翻了御案,他大明宗室怎么就吃白饭了?他分封诸子是让他们作为屏障抵御外敌的。
什么养猪学,这女子说话真难听。天幕中人猖狂,竟如此侮辱大明。天幕也不说清楚,国库养宗室不是很正常吗?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他给儿孙的待遇也不是很高,怎么就养猪了?!
【大家一个个的都妙语连珠啊,那叫一个精辟,不过考试的时候可不能这样写。不开玩笑了哈,官方说法,冗费有两个原因,一是冗官冗兵,二是高昂的岁市和岁赐。】
[唉,大怂不愧是大送,那么多钱不会发展发展军事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吗?]
[没有骨气呗。]
[重文轻武憋屈死人。]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还想听天幕仔细讲讲形成原因,听后他才好慢慢调整,哪怕不能一蹴而就,也好规避“大送”“大怂”这等侮辱的称呼。
另外,他难道不想拿回燕云十六州吗?难道后代就那么不中用,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宋,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叹气,岁币一事,牵扯甚大,就算天幕嘲讽,也不是轻轻巧巧就能取消的。如果取消岁币,宋辽开战,所耗费的可比岁币所需多多了。更何况,打仗会有牺牲,人命在哪里都是宝贵的。
【好了好了,大家别气,我已经能比较平淡地学习这些事情了,早都气过了。除了三冗还有两积,积贫积弱,这个考试考形成原因,我就不细讲了。】
[宋朝蛮神奇的,北宋80%到90%的财政收入都用于养兵,结果那么弱。]
[守内虚外呗,自己得位不正怕别的武将篡位,边境上就那么一点兵不打败仗才怪,越败越不敢打。]
[最骚的操作还是那个谁打赢了还倒给别人钱,傻缺,狗屁澶渊之盟。]
[就那个假造祥瑞去泰山封禅的宋真宗赵恒呗。]
[就是那个一己之力拉低泰山逼格的宋真宗?]
[就是那个泰山封禅终结者宋真宗?]
[是他是他就是他,垃圾赵恒!]
[就是因为他,以后再也没有皇帝在泰山封禅啦!]
汉,元狩二年(前121)。
刘彻不理解,天下怎么会有那么不要脸的皇帝啊!刘彻是有一个泰山封禅梦的,他想等彻底打崩匈奴后再去泰山,向皇天后土全天下宣誓他的功绩。
但现在,至少此刻刘彻打消了泰山风扇的想法,无他,太降低格调了,那个叫赵恒的什么人呐,怪不得在他之后无帝王去泰山呢,和这种玩意儿并列真是丢人。
汉,征和二年(前91)。
泰山发烧友刘彻绷不住了,他的泰山,脏了。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憋红了脸,赵恒是谁?!
宋,景德五年(1008)。
朝中是一片诡异的沉默。
本想借着天书和天幕狠狠造作一场的赵恒气红了眼。
“妖孽!天幕中人乃是妖孽!唤道人来除妖!”
【大家怨气都蛮重的哈。确实很神奇,就,宋朝那么有钱,但凡出个像样的皇帝都不至于那么拉胯。】
[宋神宗还好一些,但太多人拖后腿了,刑不上大夫把文人养坏了。]
[对外软弱对内强硬呗,把气都撒在女人身上了。]
[是不是在说司马光?]
[司马缸砸光的那个司马光?]
[不好意思打顺了,司马光砸缸]
[他咋了?]
[脑子有坑呗,把边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还给西夏了。]
[还有一个不大出名的,他担任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