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辰的翻译可真是通俗]
[很多东西翻译过来就很奇怪]
[从旧贵族嘴里夺食,李悝变法居然还成功了]
[成功了吗?我记得李悝死后就失败了呀。]
[最后成功了的]
宋,熙宁四年(1071)。
王安石颇有些艳羡,富国强兵啊,谁不想做到呢?
【再来看农业,李悝要求农民“治田勤谨”,种地又勤劳又严谨,通俗来讲就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典型特点;还“尽地力?之教”,就是竭尽全力?教导农民挖掘土地的潜力?,让土地能产多高就产多高,搞了一个标准产量,规定每亩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这个产量不高不低,正好是魏国平常年景的平均产量,类似班级平均分,没过的下?次努力?追上,过了的努力?更?上一层,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就行了。但?标准产量不像平均分那样?会上下?浮动,这样?说的话和及格线对标更?正确。其?目的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产量上去以后国家收税也多,有利于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嘿,跑错频道了]
[确实,用平均分不是很准,毕竟每回?平均分都不一样?]
[想当年常年拖后腿儿]
[我就不一样?了,很多次都是平均分本分]
[平均分本分,这个也太牛了吧]
[一石五斗?多重啊?增产两?倍?这也太多了点儿吧]
[不知道啊]
[好像二百多斤来着]
[不是很多的样?子,当时才刀耕火种出来没多久吧?]
[早就忘了,记得以前学过来着]
[是的,只记得以前学过。]
[战国时期犁铧和锄有所改进]
[还有水利设施]
[清朝好像也就这个劲儿]
[几千年就没有进步吗?]
[应该有的,毕竟度量衡不一样?]
[就像现在身高八尺,那就是将近三米的巨人?]
[那倒也是]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弘历微微拧眉,大清地域广袤,亩产量各不相等?,北方各省土地水热不足,只能种小麦,亩产不过一斗,但?南方水热充足,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亩产量能达到四石。
弘历认为大清已经相当富庶,天?幕却不以为意,后世的粮食亩产量有多高呢?竟作?践地用大清和战国时期相比,他?们也知道那是几千年前啊?每亩地的大小都不一样?,有什么可比的?大清的粮食远胜前朝多矣。
【除此以外,李悝还推行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地肥力?,如果出现灾害也不至于颗粒无收;又充分利用空闲土地种植瓜果蔬菜,扩大农副业生产。这点我感觉挺先进的,一般国家只关心粮食作?物,因为这关系到税收,瓜果蔬菜什么的又不能交税,也没什么脂肪,不怎么能填饱肚子,用来减肥刚刚好。减肥太难了!我上一回?有减肥的念头是昨天?,但?上一回?付诸实践是去年,吃了半个月的低脂餐把?我脸都吃绿了。】
[杂种?]
[不要骂人?哦]
[怪先进的]
[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减肥真的难受,在路上路过商店感觉眼都要绿了]
[没办法,肥肉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莫名其?妙就长在身上了]
各朝。
或是身着葛布、或是衣衫破旧、或是无衣可穿,底层的人?们或是在田中、或是拉着船纤、或是扛着麻袋……他?们眼中充满对粮食的渴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隔着时间与空间,无数人?眼中闪着泪光,那是后世吗?是神仙中人?吧?仙人?为何不怜悯他?们啊?
明,洪武十四年(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