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的,但方法不是很对。】

【于是就出现了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是在桓帝时,导火索是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与太学生郭泰、贾彪等联合的“清议”活动?,太学生有三万多呢,一人一口唾沫都淹死人了,形成的声势很浩大,他们的舆论攻势也获得了官僚、士人的支持。宦官能不和他们对上吗?这得恨死他们了,但宦官有大学生和官僚、士人没有了大杀器,那就是皇帝的信任,于是就诬陷这些官僚和太学生结为朋党。说句三观不正的话,说诬陷感觉有些过了,他们的行为确实跟结为朋党挺相似的。】

[得站在汉朝的立场上啊]

[人都是复杂的,汉朝灭亡怎么?能说没有士人都锅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觉得这句话是真理]

【宦官诬陷了,桓帝也相信了,宦官借坡下驴怂恿桓帝捕捉党人,人数多达二百余。但这些人出身好名?望高,把他们都逮了还行,都杀了却得好好掂量掂量,不过也得让他们付出代价,权衡之后,李膺及一些党人被赦归田里,禁锢终身,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建安五年(200)。

荀彧心情不太好,大汉的灭亡近在眉睫,他却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他的主公没有篡汉,但汉朝真的走到了尽头。

【跟第二次党锢之祸相比,第一次就跟玩儿一样,因为第二次出人命了。灵帝时,朝堂依旧很热闹,外戚窦武解除了党锢,想要搞一搞宦官,但事情不知道怎么?就被泄露出去了,保密工作不做好这是要命的一件事情,汉朝末年因为泄密搞砸了多少?事啊?宦官评告张俭结党谋反,大肆搜捕党人。宦官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因禁、流放、处死了数百人。】

汉,建安五年(200)。

荀攸叹了口气?,他便是没有吸取前辈的教训,因保密工作没做好,栽了狠狠一个跟头。

【熹平五年,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直到黄巾起义后,汉灵帝大赦党人,绵延二十多年的党锢之祸才告结束。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汉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汉,建武十七年(41)。

刘秀要气?死了,他刚夸吾家有麒麟儿呢,结果子孙后代变成了这么?糟心的样子。

【西园卖官也要说一下。东汉末年朝□□败,加之天?灾横行,国家财政枯竭。为了应付军国财政开支,灵帝公开设西邸,专门负责卖官,史称“西园卖官”。西园卖官,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不同的对象价格也可不同,一般为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卖官时既收现钱,还可赊欠,正常察举做官之人也需缴纳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数额。政府为了多卖官,经常调换官吏。西园卖官使得东汉末年的史治更加腐败,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明君都是相似的,昏君各有各的昏庸]

[就很神奇诶,昏君总能作出新花样]

[他还挺幸运,没把自己当成亡国之君]

[他两?个儿子替他受过了呗]

[说起来汉灵帝这人真的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