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一场乱局后,皇族宗室必然死伤惨重,皇室之中活着的皇子,或许只剩四殿下一人。只怕一些旧臣会投奔四殿下,他和晋只怕是有得争。”
“眼下看来,晋还真有如神助。”萧宸用手指轻点着舆图。
才多少时候,晋便已占了这么多地方。
“凌云楼投了晋,晋收了整个江湖六七成的高手,不说今后如何,眼下得了众多高手,的确是一大助力。”
“蓝家终究是搅和了进来。”想到蓝霄,萧宸愣了一下。
只怕再见之时,便是他们刀剑相向之日。
“晋局势正好,沈家,是否后悔?”萧宸目光锐利的看向沈言。
比起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晋,云国于沈家而言始终是外族。
“落子无悔,何况我始终看重的是殿下的为人。倒是那位霍大将军,是否可信?”
“霍准自然可信。”
霍准,是舅父留给萧宸最后的保命势力。
霍准一介寒门子弟,十六岁投身军中,在外祖父麾下一步步往上爬,也是外祖父一生最得意的弟子。
不过外祖父的葬礼上,霍准指责舅父夺走他未过门的妻,彻底和舅父撕破了脸。
那之后,两家人几次冲突,不和的事闹的沸沸扬扬。
他入了军中之后,与霍准也有过几次争端。当时流言四起,说他疑心舅父的死和霍准有关,故而一心想弄死霍准。
谁也没给过谁好脸色,在外人眼里,他和霍准算互相敌视。
甚至于朝堂之上,他那位父皇还假模假样的做过和事老,让他同霍准和睦些。
不过共事不久,他和霍准便各镇一方,几年难得一见。
舅父说过,和霍准乃是过命的兄弟,有一日他若觉天下人皆不可信,霍准却可用。
“殿下和霍大将军始终不和,殿下真就不怕有变故。”
“霍准和我舅父最大的争端,便是所谓夺妻之恨,实则并非如此。舅父娶的的确是霍准的表妹,舅母早年和霍准有婚约,后来出了些变故,霍准以为舅母一家都亡故了。
“等再见之时,霍准已有心仪之人,甚至准备着要成婚了。舅舅和舅母之间,又是另外的缘分了。
“何况,我本也不指望领兵的是我可信之人。我希望是霍准,却也做好了来的不是霍准的准备。”
萧宸要做的,本就只是引云国出兵黎朝。
以他在云国军中的威望,军中总有于他有用之人。
一路往南,萧宸一行也接到了来自南方更多的消息。
霍准领兵,一路连下数座城池,甚至夺下了极为富庶的江州。
“霍准接下来的目标应是楚州,咱们和霍准在楚州城外会合。”萧宸看着沈言。“我记得沈大人的五叔就在楚州。”
“五叔确为楚州通判,沈家既是投殿下麾下,五叔也会尽力游说楚州知府献城。”
萧宸一行接近楚州之时,霍准已兵临城下,围困楚州。
萧宸让人给霍准送信,约了个离营地二十里地的地方相见。
萧宸远远的看着一些村落,比起战火连绵之地的萧索,南方却近秋收时候,透着浓浓的希望。
也因着往北的战事,这一路而来,倒是遇到不少逃往南方来的百姓。
“看来这一带,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好一会儿,萧宸才感慨道。
“好收成也往往和寻常百姓无关,肥沃之地,大多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尤其前些年的几次水灾,几个大族为争夺田地,还闹出了不少人命。”沈言说道。
水灾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就算有幸活下来的,再次回到家乡,多少已无房无粮。
为了存活,不少人不得不卖了田地过日子。
而这个时候,江河边上不少田地都被世家大族以极少的银钱买下。
这样大好的机会,几个大族争得头皮血流。
“更甚者,有人会威逼百姓卖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