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苒苒寄信和收信的频率都很高,乡村邮递员已经认识她了,只要有她的信,直接骑着自行车到知青点找人。
“文同志,这次有你的一份电报两封信,还有一张汇款单,麻烦过来签收一下。”
汇款单?
文苒苒马上想到了那棵桑黄,签收完一看,汇款人一栏果然写着陆时晴三个字。
整整六百块,比陆时安当时估算的还要高一点。
另外陆时晴还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谢谢她愿意劝陆时安把这么珍贵的东西交到自己手上,她会好好用的。
还有就是她和父母都很欢迎并且期待见到自己这位家庭新成员。
文苒苒抿了抿唇,心里不免甜蜜。
陆时安多数时候不声不响的,背地里办的全是大事,这不就在未来大姑姐面前把自己的形象给树立起来了?
另外一封信则是某个报社寄过来的,表示她的稿件质量很好,如果文苒苒愿意的话,希望以后长期合作。
这个报社文苒苒有印象。
它是少数几家以稿酬结算的报社,而且出手也挺大方,文苒苒之前在这家投的一篇不到两千字的稿子,拿到了整整五块钱。
可以继续合作!
文苒苒把信件和汇款单都收起来,才开始看最后的一封电报。
电报是陆时安发的,内容很简洁,意思大概就是说,他俩的结婚申请已经通过了,让自己尽快去随军。
电报的速度快,但是限发十个字,陆时安要不是着急让她知道,也不会选择这种通讯方式。
不过文苒苒看着电报的内容有点讶异。
不是说结婚报告通过至少需要一个半月吗,除开之前的半个月,陆时安回部队才二十天出头,怎么就能随军去了?
部队里的事文苒苒也不清楚,想不通她就索性就不想了。
给邮递员倒了杯水让他稍微等一会儿,文苒苒马上拿出信纸给报社写了一封回信,表达以后可以继续合作意愿后,顺便附上了陆时安部队的新地址。
毕竟以后她就不在清水大队了,报社要是汇稿费当然也得汇去对的地方。
送走邮递员,文苒苒就被几个知青给围住了。
听说文苒苒即将离开的消息,大家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其中朱平娟是最难受的,“苒苒,你去了部队以后一定不能跟我们断了联系啊,我会想你的。”
文苒苒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了,我们可是革命战友般的情谊,等我到了地方,肯定会给你写信的。”
“而且我也不是明天就走,还得收拾收拾呢,很多事情都得处理好了才行。”
文苒苒说的收拾,主要就包括记分员的工作问题还有一些无法带走的个人物品。
好在陈英花也差不多把闺女的月子伺候完回来了,这下文苒苒作为替工,不用再继续给自己找个替工。
至于其他的东西,除了常穿的衣服要带走,其他的文苒苒都不准备拿着。
铁锅以八元不要票的价格换给了大队的社员,棉被则被知青牛圆芳出钱买了下来。
牛圆芳不好意思地说道:“上次我没地方睡,还是文知青你把自己的被子拿出来给我应急的,正好冬天我也没有厚被子,要不就换给我吧。”
现在的棉花不便宜,文苒苒按照折旧,把价格算低了一点,两床被子十二斤,共要了她十块钱。
牛圆芳家里条件不错,这个价格还是承担得起的。她爽快地付了钱,准备到时候找个好天气晒上几天,天冷了睡起来可舒服。
一些杂物文苒苒也半卖半送地处理了,再就是她在大队里面的工分问题。
清水大队算条件还不错的大队了,工分比较值钱,合计下来一个工分能换八分钱左右。
按照文苒苒和陆时安共计四百八十个工分,扣除刚下乡预支的粮食,能换大概近三十块钱。
不过这只是预计情况,具体能值多少,还得等农收完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