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乡下都民风淳朴的,一个女同志去当知青,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绝对比想象中的多。
孙琳选择带着十几岁的弟弟一起去插队,未尝不是存了私心。
不过这些她都不关心。
现在文家那边的已经尘埃落定,赵灵秀和文苒苒久违地躺在一张床上,总算有时间好好问问她下乡以来发生的事。
虽然苒苒在信里透露过一些,但好友是什么性格,她是了解的。
从来报喜不报忧,只说自己过得挺好的。
想想也知道,背井离乡去当知青,怎么可能过得很好。
要是过得好,苒苒又何必这么快就选择嫁人。
听着赵灵秀一叠声的询问,文苒苒脑袋都大了。
赶紧伸手阻止了一番,好笑道:“你一口气问这么多,我从哪回答起?一个一个问吧。”
赵灵秀首先关心的,当然是她下乡的那段日子有没有被欺负。
文苒苒:“我们大队的大队长人挺好的,也很关照知青,民风还算淳朴,没怎么受刁难。就是农活累了一些,像我这种刚下乡的知青身体跟不上,就容易病倒。”
听到这话,赵灵秀直接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你还生病了?生病了你信里一点都没跟我说。”
“你别这么激动。”
文苒苒伸手把她拉回来躺着,半真半假道:“就是天太热,中暑了而已。而且因为这件事大队长批了假让我去县城买药,我才遇到的陆时安,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吧。”
听了这话,赵灵秀心情复杂,既心疼她下乡受了苦,也高兴她嫁了户好人家。
精神面貌骗不了人。
苒苒嫁的这位军人,应当是很疼她的。
赵灵秀侧身看着文苒苒,继续关心起了她的婚后生活。
“陆时安要上班,你要写稿子,都挺忙的,那平时你家里,谁做饭比较多?”
“陆时安。”
“打扫卫生,洗衣服种菜?”
“陆时安。”
“媳妇儿跟妈掉在水里,陆时安会选择先救谁?”
“......”文苒苒无奈,“我婆婆会让时安先救我,家里对我都很好,你就放心吧。”
赵灵秀满意了,“可惜了,你们家陆时安这次没有陪你一起回海市,要不我真得考验他一下子。不过听到你对他评价这么高,就放过他了吧!”
“苒苒,我真为你高兴。”
朋友之间的情谊,向来质朴动人。
文苒苒笑着道:“等以后有时间,我带他回海市给你看看。”
“行啊。”
两人东扯西拉地聊了大半夜,一点都不觉得疲倦。
不知什么时候睡了过去,早上醒来,赵灵秀吓得直接从床上蹦了起来。
昨天晚上聊得太兴奋,她差点忘了今天还要上班。
好在槐里弄堂离她上班的供销社不远,赵灵秀火急火燎地提上布鞋。
“苒苒,我先上班去了,最近我们供销社进了一批奶油棒冰,下班的时候我给你带回来!”
声音刚落,人已经跑远了。
文苒苒失笑地看着她急冲冲的背影,摇了摇头。
连钱包都忘记拿了,赵灵秀这么大大咧咧的性格,谁能想到她十几岁就敢拿着刀跟亲爹拼命?
上班的人熬了夜也得挣扎着起来当牛马,文苒苒送走了赵灵秀,打了个哈欠,还是觉得困。
关上院门回屋舒舒服服地睡了个回笼觉,起来洗漱之后,文苒苒直接去了纺织一厂劳资科。
劳资科的张秀荣正在办公室核对厂里这一季度的转正材料,看到文苒苒,招呼她进门。
互相寒暄了两句。
等文苒苒在面前坐下,张秀荣斟酌了一下,才有些不大好意思地开口提起了正事。
“苒苒啊,是这样的,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下关于原属你妈妈的工作名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