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都过去了,你怎么还是这套老招数。胳膊都好了还吊起来,不嫌受罪啊。”
“你说你也是失败,儿媳妇跟你不亲也就算了,我看陈营长对你也没多待见。肯定是从小对家里几个孩子偏心吧?”
“家里不和,就是老人无德。最不喜欢的,才是最有出息的,其他儿子说不定还得靠着你接济吧?
你这么得罪陈营长跟他媳妇,老了可有罪受咯。”
虽说陶声龄是半猜着嘲讽,但确实说到陈老太心里去了。
陈应国开口说她既然住在家属院,以后就不给生活费的事一出,陈老太还没说什么,另外的几个儿子儿媳妇先急了。
就连回去的火车票,也是其他儿子儿媳妇给买的。
话说得倒是好听。
“妈在村里待习惯了,应国又忙,要不妈你还是回来吧。”
“家里有我们兄弟几个,哪个不能伺候你?我们出力,应国就出钱,也是孝顺。”
陈老太一下就醒悟了,要是应国不给钱了,其实几个儿子压根指望不上。
以前应国虽然对她不热络,但是该给的钱从来没断过,态度也不像这回这么强硬。
本质上陈老太其实也心虚。
陈应国好说话的时候,她作威作福。
陈应国一立起来了,她马上就低头。
生怕以后自己得的孝敬大缩水,老实回村了。
看见陈老太瞳孔紧缩的样子,陶声龄嗤笑,“你也是没脑子,我看你儿媳妇李慧那么好相处,你非折腾她干什么?”
“我要是你,什么吃的喝的都往李慧身上堆,她高兴了,还能不对你好?”
陈老太舔舔嘴巴。
好像。
也是这么个理。
第114章 婶子的实力,不容小觑
儿媳妇跟隔壁李慧关系好,陶声龄爱屋及乌,这个时候,也愿意帮她一把。
这些老婆婆的惯病,是环境和风气的组合产物,一时半时要让她们从心底里面彻底的改,那肯定是改不了的。
陶声龄就一个观念。
管她是不是诚心,只要枣子吃到嘴里是甜的,那就比涩枣要好。
无论什么年头,孝字都很重。
就是对他们一家再不公平,身为军人和军属,李慧和陈应国都不可能跟这个妈断绝关系。
陈老太愿意糊弄点表面功夫,怎么着也比李慧钱出了还不落好要强。
过日子嘛,就是你装一装我也装一装,装来装去的,家里面就和谐了。
陈老太和李慧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家属院,隔得远,那就更好装了。
见陈老太听到自己的话陷入沉思的表情,陶声龄从手边的行李袋子里,宝贝地把那件呢子衣裳给露出一个角,加了一把火道。
“你看这么好的一件衣裳,就是我儿媳妇给我买的。”
“这一点你就要向我学学,平时没事,就多夸夸儿媳妇的好,夸来夸去,你就知道了,确实是好。”
“除了你家李慧,其他儿媳妇肯一个月给你十五块的养老钱?”
在陈老太张嘴争辩之前,陶声龄先把她的话给按了下去。
“别说什么是因为其他孩子家里条件没陈营长好,你扪心自问,要是换了其他儿子有这个条件,他们小家里能答应给这么多?”
“身在福中不知福,再不改,等到了鸡飞蛋打,他们都不愿意理你的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想到儿子以后要一块一块地慢慢扣掉自己养老钱的场景,陈老太浑身一振。
眼神艳羡地看向陶声龄的行李袋子,语气忐忑地忙问。
“那要是我从现在开始不作不闹了,使劲夸的话,还能行不能?”
陶声龄瞟她一眼,先把随身的行李袋仔仔细细给拉上,才慷慨地说道。
“你这种情况,属于是陈年旧疾了。”
“光嘴巴上夸夸,肯定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