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奚收好手衣揣踹,起身笑了一声:“陛下只让我协助此事六日,今日是第四日,义父还可还再享两日清福。”
走到铁栏外,他想起什么,回头笑盈盈道:“对了,公子还在明王手中,等义父离去,临奚也会尽最后一份恩情,送公子陪义父一家团圆,如此一来,临奚的恩也就报完了,义父在地下,可千万不用谢我。”
说罢,牢房外等候的随从为他披上披风,他脚步轻快又走了。
王相的目光从他的身上,死死落在他身旁的随从上。
……
……
朝中德高望重未受波及的几个老臣还有几位年轻未来前途无量的新臣正聚集在一起,与楚郁共同商讨替代丞相一职的新权政机构。
楚郁早就有了构思,要商讨的,也不过是名额的设置与划分,负责的事项,以及挑选入权政机构的方式。
他撑着额头,微微曲下的颈线,与半张玉脸都枕在烛火的火光之中,头顶插着一根浅色玉簪,仿若敛翅的白鹤,静谧无比。
关于名额的商定争来又吵去。
谁都知道这新的权政机构会是日后的权力核心,便连天子皇帝,也会受限于这新立的权力机构。
收拢臣权与君权,再在此机构中互相制衡,能被挑进去的人,都将永留青史。
身为臣子,谁能不为此动心着迷?
在各方争执之中,朝臣们终于商定出一个结果互相妥协,他们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仿佛已经看见自己日后永留青史,后人争相研究的场景。
“既如此,就将此机构命为民稷阁,意为百姓民众社稷之所在,百姓民众安稳,社稷才能无忧,被选入阁中的朝臣,当记为民立命,绝不可沉沦于政治斗争里,忘记初心。”在他们商议出结果后,楚郁终于开口,他撩起眼皮,平静至极,“设置七人,老四新三,一年之内,填满此阁,需经三道程序,一为选阁,挑选有天功、政绩阅历丰富的朝臣考核,考核期限六月到一年不等,二为举票,首次入阁,先经京中朝臣百官举票,后面入阁就由民稷阁举票,民稷阁举票后,再经陇朝十三州知府举票,后经文、商、农三业富有道德名望的一百能人之士举票,最后经由天子过目,天子有考核权,却无否决权,若天子有异,打回民稷阁再行做决定举票,超过四人反对,重新挑选人选,四人以下反对,录用阁内。”
史官在旁埋首记录。
朝臣跪于地,山呼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