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3)

“是。”

李稚次日收到了董桢送来的名贵礼物,他心知这是董桢的示好,他收下了礼物,意味着两人从此将合作无间。太监离开后,李稚在大堂中多坐了会儿,慢慢按了下绑着绷带的手腕。萧皓收拾着礼物,看他的脸色,皱眉问道:“你还好吗?”

李稚这阵子围着长公主府和大理寺来去转,背地还不忘在朝中上下拉拢打点,人情往来是件吃力的事情,广阳王府在盛京没太深的根基,一切都要他自己从头开始,休息时间太少了些,此刻稍微放松下来,不由得流露出些疲倦之色,他按了下眉心,放下手道:“没事。”

萧皓看出他是太疲惫,而非是病了,但当下绝对是歇不得的时刻,他没有做肤浅的劝慰。他看向桌上的各色珍贵药材,翻了翻,其中不乏有名贵补药,“让厨娘做些补品吧,别把身体拖垮了。”

李稚没太在意,点了下头,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沉默片刻,低声问道:“谢府那边依旧没动静吗?”

“谢珩称病不出已有数月,除了昨天去了一趟懿国公府外,没有再出过门。”

“打探出他去懿国公府做什么吗?”

“没有。”

“当下的盛京城中,谢府的动静必须时刻注意着,你继续查探。”

“已经在查了。不过人这么久没有出门,倒像是真的病了。”

李稚正不经意地慢慢捏着手腕,闻声手中力道忽然错了下,刺痛感随即传来。他略怔松地看了眼自己的手,重新放下了。在梁朝,朝官称病不出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往往人不是真的病了,而更像是对外摆出一种闭门谢客的姿态,避免有人前来打扰,亦或是借此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但谢珩此番称病不出的时间确实是久了些,这阵子汪之令案闹得满城风雨,谢府连问都没问过,如今想来,确实像是真的生病了。

萧皓忽的听见李稚问道:“董桢都送了些什么?”

“银茸、壁朱、寒夭,都是些千金难求的名贵药材。”

“你私下跟董桢打一声招呼,以宫中御药房以及皇帝的名义,将这些药材送去谢府,并找医术最好的御医去谢府看一看。”

萧皓手中的动作忽然停了下来,他扭头看向李稚,没有立刻说话。

李稚注意到那道略带质疑的眼神,左手重新捏了下虎口处,半晌才解释道:“这城中多的是蠢蠢欲动的人,眼下这局势仍是谢府说了算,谢珩若是真的病了,士族不受控制,怕是要出闹出事来,这对我们多有不利,你找董桢以宫中的名义把东西送过去,叮嘱他切忌提到我们,去办吧。”他没有再多说,直接起身往内堂走。

萧皓看着那道清瘦的背影,过了半晌,他啪一声重新将药匣的盖子合上了。

董桢把李稚交代的事情办的很漂亮,当天他便以皇帝赵徽的名义往谢府送了诸多珍贵药材,又派了先皇最信任的御医过去探视。谢府婉拒了两位老御医,药材倒是尽数收下了,紧接着又没了动静,依旧教人看不出任何虚实,仿佛那是一片波澜不惊的深湖,投石问水也不过一瞬的涟漪。萧皓回来把消息告诉了李稚,李稚沉默了很久,继续打探恐怕引起谢府注意,只好暂时作罢。

董桢心思细腻过人,见李稚没有拒绝自己的礼品,便开始隔三差五往李稚府中送东西,这全都是从汪之令的私库中搜刮出来的珍品,除了名贵药材外,还有各色法器、丹药。梁朝崇尚玄道,后者用来送礼再合适不过。萧皓专门将药材挑出来交给厨娘,让她每日多做一道滋补养生的药膳。厨娘欣然应下,她回到厨房后,将东西仔细收到柜子中,忽然从中掉出来只匣子,她不由得低头看去。

那枚匣子用一种似玉似铁的奇异木料制造,外面仔细雕刻着皇室专用的玄鸟纹章,在日光下反耀着温润的光泽,光是一只盒子就价值连城,让人不由得猜想其中放着的是什么宝物。厨娘亮着眼睛将其打开,发现是一小瓶黄色药粉。她略疑惑地转过玉瓶看了眼,外面写着“梦华”两个字,凑近轻轻闻了闻,有股芝兰的奇异芳香,她在心中